画家玩代笔是自掘坟墓

01.09.2014  17:55

张大千 《牡丹》(中国画)

陈逸飞 《二重奏》(油画)

齐白石 《红叶秋蝉》(中国画)

近日,“江苏省第九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爆出“代笔丑闻”,主办方发现不同作者的作品如同出自一人之手。而近期也有业内人士撰文披露艺术圈内有靠“代笔”上位的“艺术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逍遥天涯,买到该“艺术家”“代笔之作”的收藏者被嘲笑不懂行,想方设法把作品“击鼓传花”给下一个买家……尽管行内对各种“代笔”现象心知肚明,却只能将其视为无可奈何的“潜规则”。

外行找“代笔”后

变内行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第九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是江苏省内非常重要的一个展览,一旦获奖就可以成为省书协会员。但在评选过程中,主办方发现很多作品虽然署名作者不同,感觉却出自一人之手。为此,江苏省书协主席团临时增加面试环节,进行现场命题创作,结果多位获奖者“弃权”。

现在最严重的是自己不会画,买别人的画来签自己的名,还堂而皇之办展览、出画册,最后骗取天下人,名利双收。”经营艺术品生意多年的陈老板透露,尽管广东省内这类“代笔”不太突出,但也曾出过这样的“奇才”,在获得名利之后,就“遁世”去享受人生,顺利逃脱了道德的制裁。

这种‘代笔’是整个艺术界所深恶痛绝的,是失去公平性的学术腐败,是学术界、艺术界极为可悲的现象。”广东省青年美协常务副秘书长胡锦雄称,这种通过别人来获取名次、资格的现象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而现在随着市场介入艺术界,更开始有了蔓延之势。曾经有一位其他省份的美协负责人对他愤愤不平地说起,当地的一个大企业家属于附庸风雅的“业余选手”,画画水平很差,但是突然有一天却进入了省级的书协和美协,参加各种层次较高的展览。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该企业家极为嚣张,美协的这位负责人实在看不过眼,直接批评他找“代笔”的事情已成为圈内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

艺术家忙接单由学生“代笔

据了解,国画的“代笔”有三种:一种是“代笔”人完成作品的大部分,名家修改、添笔完成;一种是“代笔”人完成作品后,名家落款、盖印;一种是“代笔”人完成作品并落款后名家盖印。

市场上关于“代笔”的传闻并不少。有业内人士透露,某国画大师年至七八十岁时,其崇拜者画了一批作品给他看。大师看完签名,认可了这些作品。“大师去世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颇具争议的画,作品是假的,但是落款却是真的。”而另外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目前流传的作品有数万幅,市场传闻部分是其子女所作。“这些作品留有一些画稿作为‘佐证’,上面还点评某一笔一画,而事实上这位大师的作品从不留画稿,所以业内认为这种做法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胡锦雄坦言,目前艺术市场“代笔”的范围很广,绘画、书法、油画、雕塑等,甚至包括工艺美术领域如陶瓷、紫砂壶都存在这种现象。“他们大多数物色刚刚出道的学生来充当‘代笔’人,一是因为这些学生是科班出身,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刚刚踏入社会,经济条件差,相对愿意‘代笔’。”不过他认为,应该不存在全由学生作画而老师签名的可能性。

陈逸飞找助手‘代笔’,在坊间流传很久了,不过在我所接触的油画圈中,‘代笔’的现象不多,听闻的也较少。”艺术策展人叶光华认为,油画一般年创作产量不多,在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没必要请代工,而之前陈逸飞是因为订单实在太多了,他又身兼数个工作,所以才被业内讨论可能找人画到七八成后自己再完善。“写实油画,量少不用找人‘代笔’,写意油画讲究笔触气韵,‘代笔’不了。”另外,国内外一些大型历史画、全景画因为场景大、人物众多,比如西斯廷大教堂天顶上的壁画、中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全景等创作,是可以配助手先完成前期打底稿的工作的。

工笔画“代笔”情况更严重

陈老板透露,画工笔的人大多有“代笔”的,有的画家向他表示过这是“历史允许的众所周知的正常现象”。“市场哪有默许这种现象,只是不得以接受。无法接受的人就只能选择不买。”他说。

工笔画的‘代笔’情况相对更多。”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美协副主席方土分析道,从理论上说,工笔画通常有底稿,画家为了量考虑,有时心照不宣,而写意创作讲究的是一时的状态,“代笔”人相对难学。“有时看写意画会觉得这两块很像,但细看又不像,有的脸画得像,手又不像了。因为写意画不是勾一笔就停下来的,而是像国标舞一样,四步为一组,成为一个连贯的动作,这种连贯动作不易模仿。”但有的工笔画“代笔”一开始是画家授意的行为,后来“代笔”者掌握了“技术”之后,往往就“单干”做起假画的生意,这令画家颇感无奈。

而胡锦雄认为,工笔画能否找人“代笔”还要视作品的难度而定,如果作品简单,艺术家可能会找学生或其他人“代笔”,但如果作品难度高,艺术家最多也就是找别人做初步的工作而已。“工笔有基础步骤,找学生打底稿、染色,画家再自己改好、签名,免了画基础部分的时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他说。

观点PK

代笔”是拿石头

砸自己的脚

当代艺术圈曾出现一个案例,艺术家丁绍光在美国突然“横空出世”,作品爆红,订单应接不暇,丁绍光只能采取“团队作战”的方式。然而,只是几年工夫,这个团队打造的市场全部垮掉,而丁绍光如同他的出现一样,突然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找人‘代笔’也好,自己给水印版画签名销售也好,这些都会影响艺术家自己的市场。”方土认为,版画和雕塑始终无法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道理也是一样的,就是因为虽然理论上版画和雕塑有限量,但是很多人并不相信艺术家在制作了一定的量后,会把版画的版和雕塑的模毁掉。

他认为,复制和代笔的现象增多,客观上使艺术的受众面越来越窄,主观上是艺术家拿石头砸自己的脚。“找人‘代笔’画画跟写文章找‘枪手’的负面影响一样严重,纸包不住火,老百姓不会永远看不穿。一旦被揭穿,画家的人品、知名度、市场行情都会受到影响。”在他看来,“代笔”就是一种自己参与造假的行为。然而,目前艺术市场的潜规则却让他失望:“画真款假的,画就是假的;画假款真的,画就是真的。总而言之,只要艺术家认可的,市场就会认可。

代笔”有时

也情有可原

“‘代笔’和作假都是不诚实,前者是画家假自己,谋更多利,后者画家不知情,被人借以谋利,在当今世界,见怪不怪。”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卢延光认为,“代笔”自古即有,大都是穷画匠,而士大夫还有些文人气节,“代笔”现象少。现代人“代笔”则属于“流水线生产人民币”。

而胡锦雄认为,以“代笔”谋资格、名次是一种危害公众的行为,出卖“代笔”作品是丧失职业道德和操守的行为,两者严重性不同:“从收藏角度看,大名家精力、时间有限,画画时间未必多,但订单量很大,作品多数找学生或其他人‘代笔’,是艺术家自己认可、其他人不知情的。这尽管不对,但是如果只是个别地方或者简单技法部分不是艺术家的笔墨,我觉得是无奈之下的情有可原,画家本人都认可了,他人很难去评判。”他的理由是这是买卖双方私下的事情,没有涉及大众利益,而且双方都必须承担责任,“画家承担作品流传出去任人评述以及买家买错一次后不再收藏的后果,而买家有买或不买的自由,也要为自己购买的藏品负责。

他认为,确实存在有的买家完全不知道买的是画家的作品还是学生创作、画家签名的作品,但是如果自己都对艺术家没有了解和研究就冲着名头去购买,损失也只能自己承担。“有的收藏者喜欢艺术家的作品,学习、研究透了,比行家还有鉴赏力,他们是冲着画本身去购买的。也有冲着画家的名头去购买的,只要画家愿意签名就接受,这不也反过来促使了‘代笔’的出现吗?

作品分级”能否遏制“代笔”现象?

“‘相对真相’是这个市场的特色。”陈老板说,画家毕竟是手工作业,能画出来的量有限,因此,这个市场就把画得好的、画家自己承认的也同样归类在画家的真品中,甚至流通、传世。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代笔”也同样被视为真品。传闻一个年岁已高的艺术家接到把自己年轻时的主题创作进行复制的任务,于是一些年轻人充当他的助手进行了复制,艺术家在审核认可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是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可接受的,但是不能在市场上通行的行为。”陈老板说道。

方土认为,面对这样的现状,收藏者更要理性、专业。“像我不是一个鉴赏家,而是一个爱画之人。我看画只看好坏,不看真假。我看到一些作品,激动得不得了,不是因为那是大师的作品,而是我就喜欢其中那‘一两下’,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画出来的。有的作品的确是真的,但画得并不特别好,我看了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而所谓的鉴赏家就不同,他们要认真研究、比对题款和印章,给作品‘验身’才甘心。”他建议,收藏者在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之后,还要学会判定作品的难度,是不是一般的“代笔人”能画出来的。“艺术之所以称为‘术’,证明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如果作品确实具备了一定的创作难度,相对更好选择。”他说。

有市场人士提出,工艺美术近年对名家作品进行“分级”,比如分大师签名原作和工作室出品等,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个“分级制”应用到书画行业中,把“代笔”的部分也作为书画工作室的出品呢?方土认为理论上可行,但是作品经手过几个收藏者之后,可能就又乱套了,因为即使有工作室字样的题款和印章,也可以被后来者挖掉,当作艺术家的作品流通。“归根到底,艺术市场就是缺乏标准,自己把自己搞坏了。”他感叹。(林琳)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