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费舍尔:直面美国中产阶级不美好

20.12.2013  16:36

不愉快的童年令费舍尔直面美国中产阶级不美好的一面,直面郊区和谐生活之下的欺诈、欲望和虚伪。

欣赏过美国画家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chl)作品的人,都会对其耐人寻味的题材和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新书《坏孩子:我的油画和油画背后的生活》(Bad Boy: My Life on and off the Canvas)取名于艺术家本人的同名著名油画作品《坏孩子》,阅读起来如乘坐惊心动魄的过山车。新书绝不仅仅只是自传:它融合了回忆录、创作轶事和对艺术世界的感悟。

与艺术家本人备受争议的作品《坏孩子》和《梦游人》的表现手法相似的是,新书让读者从观察者,甚至是偷窥者的角度观看作者本人艺术成长道路中的挫折、挣扎和探求。费舍尔书中触及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不敢轻易涉足的部分,他那如同尖刀般锐利的文笔,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自己童年、家庭和艺术创作中的阴暗面。

费舍尔坦承,童年时代的自己毫无过人之处,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坏。他出生于中产家庭,父亲是销售员,母亲是全职太太。母亲极富想象力,可惜由于嗜酒如命,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费舍尔在书中详细描绘父母之间频繁的争吵,以及父亲对母亲“病态”的评价。家中经济困难时,费舍尔劝母亲不要再沉迷酒精。母亲的回答令他心凉:“我宁愿死,也不愿在乏味索然的、没有酒精的郊区生活。

不愉快的童年令费舍尔直面美国中产阶级不美好的一面,直面郊区和谐生活之下的欺诈、欲望和虚伪。上世纪80年代,费舍尔从纽约起步,开始艺术创作生涯。在纽约这无情且竞争激烈的艺术前沿阵地,年轻的费舍尔苦苦挣扎,渴望寻求艺术界的认同和接受。

他与当时的概念艺术和简单抽象派艺术决裂,果断地将画笔对准寻常人,捕捉他们生活中的焦虑不安。他的油画作品充满冲击力,让观者既想直视又想逃避。那如同心理剧一般的题材(酒精、毒品、偷窃、性)反映了生活中的暗流涌动,令其在当代画家中脱颖而出。

费舍尔在书中还讲述了与老师、艺术界同行、画廊老板、朋友之间的关系和故事。在描写自己与各类人群的关系时,费舍尔坦诚得可怕,连读者都不由得为他捏把汗,担心他会失去书中的某些朋友。

新书绝不只是回忆录,更是一本美国艺术之旅,折射了美国过去30年的社会、文化与艺术的重大变迁。书中费舍尔除描写自己的童年、在加州艺术学院求学的经历,还详述了自己在芝加哥、纽约、印度、日本的经历。他将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分为许多阶段,来谈论各个时期的变化与挣扎,如冲浪、冲突、飞翔的灵魂、新方向等,而这些阶段又折射了当时美国艺术界的风向。在相关章节之后,他还附上家人、好友或同行的叙事,令新书更为有血有肉。

纽约客》评论费舍尔的新书“勇敢无畏地写出画家在美国的艰辛,也提醒读者勇于追求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何等重要”。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杰克逊·波洛克和凡·高的一生》一书的作者Gregory White Smith认为费舍尔的文笔与绘画同样精彩,让人欲罢不能。

费舍尔头上的光环实在太多:他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具象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还是美国艺术文学学院与艺术科学学院院士。全球所有重要的艺术机构几乎都收藏了他的作品,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市场上他的油画作品售价百万美元,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还曾专门为其举办个人回顾展。攀上事业巅峰的他,这次选择将自己的过去不加修饰地展示出来,又一次攀上热议的风口浪尖。(史亭玉)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