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欢乐多二次留守危险大 溺亡事故多发于外来务工子女
夏季来临,很多孩子喜欢到江河里游泳。
月19日中午,乐平市接渡镇206国道大桥下的乐安河,因连日降雨水位猛涨,形成多个漩涡。6天前,就在这里,4个幼小的生命被河水吞没。
如果不是这场灾难,他们将奔赴父母务工的城市。每年暑假,很多孩子都会定期“迁徙”到在外地务工的父母身边。但由于父母忙于生计,他们去陌生城市后又极易被“二次留守”,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去年6月份,义乌有30多名儿童意外死亡,以溺亡居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七成。
专家呼吁,在外来人口聚集区开设免费托管班,看护好这些“小候鸟”。
不幸溺亡
折射留守儿童成长之忧
6月13日下午4点半左右,6名学生来到乐平大桥下的乐安河准备下河游泳,其中3名学生先下水,但因水流过急被卷入河中,此时岸上一学生看情况不妙立即下水相救,不幸的是也被卷入河中。
据介绍,4名溺水身亡的学生分别就读于乐平市接渡一中和窑上小学,两个姓叶,一个姓程、另一个姓毕。最大的14岁,最小的11岁。分别是接渡镇上窑村和下窑村人,父母均在外务工。死者中,其中两个孩子为堂兄弟,是这个家族中仅有的两个男孩。另外两个小孩,是一对表兄弟。
事发时,死者之一亮亮(化名)的爸爸正在永康打工,亲戚来电话说孩子生病了,要他回来一趟。当看到河滩上冰棺里的儿子尸体时,这个中年男子的情绪几度崩溃。
“原本打算6月底放暑假,就把孩子接到浙江团聚,好好弥补亲情的缺失。”亮亮的爸爸伤心欲绝。
就在乐平市接渡镇发生4名学生溺亡的第三天,远在浙江金华市郊的一对年幼的姐弟,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中,6岁的姐姐慌乱中爬上了岸,而4岁的弟弟的生命却永远消逝在溪水中。这对姐弟俩同样来自乐平。
姐弟俩的父母在金华一家制衣厂务工,每年暑假,都会将在乐平农村的一双儿女接到金华。今年端午节期间,夫妇俩回乐平过节,还没等到学校放假,就提前将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接到金华,打算好好享受亲情。
面对逝去的稚嫩生命,任何追悔都苍白无力。亲人们捶胸顿足的背后,折射出留守儿童的成长之忧。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即将来临,也再次给留守儿童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二次留守
人生地疏存在更多危险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小伙伴们在老家留守也好,暑期到父母务工地留守也罢,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常常伴随着溺亡、被拐骗等令人揪心的字眼。
乐平市浯口镇6岁男孩胡成刚,去年趁着暑假去向往已久的浙江义乌市和父母团聚。谁知,他却在异乡溺亡。去年8月7日下午,胡成刚和另外4名小孩在义乌市东上村南江玩耍,全部溺亡。
从家乡来到义乌,孩子以为可以享受父母的温暖。但现实是,由于大人们忙于生计,年龄小的儿童往往由大一点的姐姐或哥哥照管。本应享受暑假团圆的天伦之乐,“小候鸟”们却再次陷入留守的烦恼。
胡成刚的父母介绍,出租屋生活条件较差,孩子来到浙江,要么被关在屋里,要么独自到附近相对热闹的超市玩耍,因为里面有几台游戏机。白天能够照顾他们的,只是年龄稍大一点的哥哥或姐姐。
暑假期间,父母上班,“小鬼”当家。“小鬼”们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安全成为家长头痛的问题。
“孩子特别喜欢玩水,可我们没钱送他去游泳馆啊!”老胡说,他知道儿子喜欢玩水,总是趁家长不在跑到河边去玩,因而总是教育他远离河水。然而,高强度的工作、超长的工作时间、相对恶劣的居住条件,使得这些在城市里举目无亲的外来务工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照顾“飞”来与他们团聚的孩子,也没有钱让儿子在游泳馆游泳。
废弃的小水塘、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的小溪……由于缺乏成人的有效监管,这些地方随时都可能成为“小候鸟”发生溺水事件的“黑点”。
义乌市每年暑假约有1.3万名“小候鸟”来此,其中来自江西的有3000多人。当地有关机构提供的一份数据触目惊心,去年6月份,有30多名儿童意外死亡,以溺亡居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七成。
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对于“小候鸟”来说,充满新鲜感的城市也充斥着安全隐患,外来务工人员疏于监管,又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照顾,相比于他们熟悉的农村环境存在着更多的危险。
街道社区
应开设免费假期托管班
“大人忙于生计无人照看,最终引发悲剧,溺亡悲剧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华东交大心理咨询师认为,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团聚,可以将原本缺失的家庭功能做一些修补,这对孩子个人的成长有利。但真的来到父母务工地后,他们没有归属感。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拥有16万外出打工大军的劳务输出乐平市,近年来针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监管教育脱节的实际情况,整合计划生育、妇联等部门的资源,搭建留守儿童健身娱乐、健康成长、视频沟通、网上学习等平台,开辟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
去年暑假开始,义乌多家企业开办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除免费安排“小候鸟”们的食宿外,企业还聘请专职教师为农民工子女上课,并组织“亲情游”、“体验游”等活动。如今在义乌市,很多社区都开办“小候鸟驿站”,由社区提供资金,招募志愿者专门免费为“小候鸟”提供暑期托管。
省社科院专家称,活泼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当务之急是为“小候鸟”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假期公共活动场所。而治本之策则是加强安全教育,既要加强家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识,更要加快普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特别是求生技能的培训,把远离危险的主动权掌握在孩子们的手中。
专家说,在外来人口聚集的地区,街道社区应落实一块专门场地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假期托管班,建立更多像“小候鸟驿站”那样的基层暑期托管机构,才能让小候鸟不受伤、少受伤。
[实习生:胡燕] 来源: 中国江西网 | 一键分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