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规范早有 “天书”为何不绝(民生观)
技术进步对“天书病历”已经釜底抽薪,但有形的“狂草”易除,不想沟通的意识难去
因为病历写得太草,浙江几名医生被处罚。新闻传出,大家的回忆一下子勾了起来:从小到大,有过多少次看病开药的经历,方子、病历从来都是狂草一般,看也看不懂。这是为啥呢?
原因可能很简单。每天要看的病人太多,医生又太少,上厕所都得一路小跑,开方也怎么快怎么来呗。潦草不怕,简略无妨,自创些符号也好,只要内部人看得明白就行。
除了求快,可能还有一种想法:医学有很高的门槛,开方没必要让患者看懂。我就算用正楷一笔一画写,你能明白吗?形式上看懂一点儿,可能更麻烦,就着这一句,能问出十句来,一来没工夫细解释,二来医生的专业在治病,未必是很好的表达者。说得唇干舌燥,患者也未必明白,干脆,源头上就别留这麻烦。
目的是求快,结果可能是更慢。写得太草,影响理解。就报道看,有些病历,不光患者看不懂,连药房的“内部人士”也一头雾水,也得“研究”。这不耽误事吗?患者再有个转诊,别的医院看不明白,就得重复检查,加重了患者的负担。要是拿错药,那就更麻烦了。
“没必要让你看懂”的心态,对治疗其实不利。患者得病,心下惴惴,既需要药疗,也需要“话”疗,精神上的抚慰很必要。著名的特鲁多医生铭言不是说么,“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同时,也对医患关系不好。误会多产生于沟通通道的关闭,互相不能交流,患者又常处在焦虑中,一纸“天书”,猜疑更重了。还有,若出现了医患纠纷,这“行云流水”般的病历,还会妨碍厘清责任、划定事实。《处方管理办法》中也明确了,处方书写必须“字迹清楚,不得涂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龙飞凤舞”的惯例,其实不合规矩。
“天书”病历不值得过多担忧。技术进步来了个釜底抽薪:互联网时代来了,电子病历已经开始取代了纸上书写,键盘不会打出草字来。可是,有形的“狂草”方易除,无形的不想沟通意识难去,医患间的通晓交流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医生既要有尽量耐心解释的意识,也要掌握点儿深入浅出的话语技术,这对和谐医患、共抗病魔大有好处,值得引起注意。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5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