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忆白崇禧:曾与蒋介石闹翻 受特务监视

23.03.2015  17:04

  近日,著名作家白先勇《关键十六天》正式在中国国内出版,这本讲述其父白崇禧与台湾“二·二八”事件的专著还未上市便引起空前关注。19日下午,白先勇现身北京,与到场读者分享写书的心路历程,回忆父亲白崇禧的戎马生涯。

  18岁参加敢死队驰援武昌起义 率军完成北伐

  提到白崇禧将军,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曾是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因机智多才素有“小诸葛”之称。不过,对于“军阀”的称谓,白先勇并不是十分赞同:“好几次我提出抗议。我的父亲不是军阀,他18岁就参加广西学生军敢死队,驰援武昌起义。也参加了辛亥革命、北伐。当时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邀请他当参谋长。

  就这样,白崇禧一路带兵从广州打到山海关,并第一个领军进入北京,那一年不过35岁。当时,唐山是国民革命军的总部,白崇禧最终是从唐山打到兰州,完成北伐。白先勇展示了几张照片,回顾白崇禧的那段经历:“这是在唐山。父亲完成北伐战争后来到这里。当时带领第四集团军进入北平的时候,天津《大公报》还有过报道。

  另一张照片,是进入北平(北京)后,白崇禧于故宫所摄,巧合的是,该门便唤作“崇禧门”,70年后,白先勇也去拍了一张。他说,父亲白崇禧当时在进入北平的时候,很是受欢迎,因为当时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人民对国民革命军抱有很高的期望,“他还应邀去清华大学与北师大去演讲,我见过讲稿。

  与李宗仁并肩指挥“台儿庄战役” 登上《良友》封面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白崇禧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便是在抗战时期。白先勇出示了白崇禧与李宗仁、蒋介石的合影,并回忆,那时白崇禧的职位是副总参谋长,从广西飞到南京参加抗战,在几个比较重要的战例中,第一个便是中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

  “在台儿庄大战前期,蒋介石跟我父亲飞到徐州,并要我父亲留下来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争。”毋庸置疑,台儿庄战役在八年抗战中十分关键。白先勇说,那时南京沦陷并遭遇大屠杀,军民死伤30万人,整个国家士气消沉,非常悲观,以为抵不住日军的侵略。

  这时,正是台儿庄战役在很大程度上重振士气。1938年,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军队在山东台儿庄给日军迎头痛击,打破“皇军无敌”的神话。白先勇说,这也就让日军“三个月解决中国战事”的幻想破灭了,同时奠定八年持久战的根基。当时最流行的画报《良友》对此亦有记载。

  “那会儿,《良友》等同于美国那种流行杂志一样。五月的那一期以我父亲白崇禧做封面的,四月以李宗仁做封面。”在白先勇看来,这一仗让全国士气高起,“父亲参加过的很多战役都是全国性的,长沙大战等等。军阀都是为了地方军事利益,所以我一直说,他不是桂系军阀。

  在台湾17年均受特务监视 去世后蒋介石亲往悼念

  在演讲中,白先勇多次以“恩怨分合四十年”来形容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关系,他直率地介绍,父亲岁蒋介石来到台湾后的17年间,长期受到特务监视。但在因心脏病去世后,蒋介石还亲往悼念。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的职务是国防部长。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白先勇说,当时父亲与蒋介石的关系很复杂,不过这个时期,蒋介石对他还是信任的,1947年3月7日,正在山西太原巡查的白崇禧被蒋介石急电召回南京,命其处理此事。

  白先勇称,白崇禧到台湾后每天去各地宣慰演讲,接待民众,要学生复课。对军队训话要求其遵守军纪不得乱来,而这些事情影响很大,当时基本稳定了民心,前后恰好是十六天的时间,“‘二·二八事件’让父亲在台湾有了很高的声望。后来跟蒋介石闹翻,再到台湾去的时候,蒋介石却对他非常不好。”

  所以,白先勇希望借《关键十六天》出版的时候,还原真相。他告诉记者:“我们中国人都很尊重历史,史官即便被杀也要讲真话,不是历史的话那便是伪史、虚构。这也是《关键十六天》的一个初衷。”(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