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胡耀邦“百日维新”失败之谜

14.11.2013  19:53

  1975年,胡耀邦复出工作,担任中科院的领导人。对于这一段经历,胡耀邦曾回忆说,他在中科院主持的整顿工作是一次“百日维新”,要想真正做点工作太难太难。

  胡耀邦起草《汇报提纲

  1975年,经请示毛主席后,中央决定让胡耀邦去整顿中国科学院。

  对基本情况已经掌握,胡耀邦同其他领导成员按邓小平的要求,积极准备向中央提交一份提纲挈领的汇报。8月11日拿出了第一稿,定名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的讨论稿)》。

  《提纲》共分六个部分,第三部分是《提纲》的核心内容。在这一部分里,胡耀邦要着力阐明的是什么是政治以及政治工作的作用问题。在起草提纲时,胡耀邦用十分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政治和科研的关系,政治是要挂帅的,但政治工作是为科研服务的。胡耀邦还指出,政工干部不能做空头政治家。他说,科学院的政工干部的责任在什么地方?在本世纪内帮助党培养出上千个一流的专家、上万个二流的专家,我们的历史贡献就不小了。

  《提纲》在完成第四稿之后,报送国务院审议。9月26日,邓小平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听取科学院汇报。会上原则通过了《汇报提纲》。

  胡乔木等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于9月28日改出了第五稿。这一稿作为定稿,以胡耀邦、李昌、王光伟三人的名义上报,由邓小平转呈毛泽东。

  这时的胡耀邦,有一种完成一件大事的轻快心情,只等着毛泽东的批复了。

  又被打倒

  万万没有想到,《汇报提纲》上引用的一条毛泽东语录惹出了麻烦,最后导致前功尽弃。

  原来,在报送毛泽东的《汇报提纲》第二部分里,以黑体字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纲》送上去以后,邓小平去毛泽东那里汇报,毛泽东说不记得说过这句话。邓小平说马克思也讲过这样的话,毛泽东还是说记不得自己说过。邓小平说,请主席把稿子退回给我修改,毛泽东没有退。从来都是善于从一件具体事情入手破解全局的毛泽东,这个举动显然不在于对一条语录有异议,而是隐约表明了他对这个文件的不满了。

  直到10月24日,毛泽东才把《汇报提纲》退还给邓小平。邓小平又找胡乔木修改,改出了《汇报提纲》的第六稿。然而这时又“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首当其冲的正是邓小平,因此这次的修改稿就没有报送了。

  形势的逆转,源于刘冰等人给毛泽东写信事件。刘冰是一位老干部,当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1968年,解放军八三四一部队宣传干部迟群、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干部谢静宜带领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以后迟群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谢静宜任副书记,他们很快成了江青的亲信,跟着“四人帮”兴风作浪。他们作威作福,独断专行,任人惟亲,搅得清华乱上加乱。特别是四届全国人大以后,野心勃勃的迟群没有得到提升,便消极怠工,酗酒滋事,发泄怨气,闹得一塌糊涂。他们的种种恶劣表现引起许多干部和师生的强烈不满,早已忍无可忍的刘冰,便同另外三名校党委负责干部惠宪钧、柳一安、吕方正于8月间写信给毛泽东,揭发迟群。但这封信根本无法直接送到毛泽东那里,刘冰等觉得由邓小平转最为合适。可是又怎样才能送交邓小平呢?他们想到了胡耀邦。

  刘冰早年也是青年团干部,是胡耀邦的老部下。在此之前,他去探望胡耀邦时,就曾谈到过有迟群、谢静宜这么两个人,闹得实在太不像话。胡耀邦说,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不属一个组织系统,由他转信不合适。他把邓小平的地址和邓小平秘书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刘冰,说由他们直接把信送到邓小平家就可以了。

  邓小平见到信后,立即递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没有反应。刘冰等出于急切解决清华问题的心情,10月间又写了第二封信,这封信将谢静宜的问题也讲进去了。这回他们托人送给了胡乔木,胡乔木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又转呈给了毛泽东。

  本来,邓小平领导的整顿工作,已经触及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逐渐发展成为对“文化大革命”的比较系统的纠正,这已是毛泽东所不能容忍的。加上邓小平又不肯回应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评价,更使毛泽东不快。这回毛泽东在看了又是由邓小平转来的信后,他说,“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仅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送给我,还要经小平转。小平偏袒刘冰。”一直窥伺毛泽东意图的“四人帮”于是借机发难,叫嚷说这是右倾势力回潮,邓小平再次陷入被动。

  从此,科学院“四人帮”帮派分子卷土重来,自行改组了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胡耀邦和李昌等停职反省。

  胡耀邦在科学院的工作,前后共一百二十天,他对自己的这一段工作是满意的,只是万万想不到就此中断了。他曾对人说,这是又一次“百日维新”,要真正做点工作太难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