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孩子”该由谁抱走?(金台点兵)

24.08.2014  19:51

  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有些时候也不能绝对化。

  最近,记者前往西部某省采访,遇到了一个这样的难题。

  该省某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地军民的国防与战备意识十分强烈。前些年,当地在建设一条高速公路时,主动按照国防法规要求和国家战略需要,依托高速公路,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一个大型国防战备工程。为确保该工程建设的质量,还专门聘请了相关专家,进行周密的调研、科学的论证,最终设计建造了较为完善的战备设施。该工程竣工时,军地领导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记者在当地考察时感到,这项工程战备理念先进,结构复杂而科学,建造质量上乘,功能比较完善,对巩固国防、加强战备,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高速公路和该工程建设完毕交付使用,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一工程由谁来管理和养护?

  建设方管不了。因为工程一旦交付使用,使命就已经完成。

  地方交通战备部门无力承担。因为它只负有设计、督造、验收等责任,涉及长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它无能为力。这几年,为保持工程的战备状态,每年都要投入不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没有专项经费和编制人员保障,只能年复一年地寻求“单列批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军队方面没法接收。因为目前尚无有关法规、制度,赋予军队方面接收、管理、养护这类“计划外”国防工程的权利与义务。

  这并非个别现象。近年来,随着国防意识的不断增强,关注国防建设的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建设主体,凭着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战略远见,主动出资出力建设了一些有利国泰民安的国防工程。比如高速公路简易机场、城市地下防空掩体等。但在管理、维护和使用方面,不少地方都遇到了权属不清晰引发的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结果会怎样?

  一位地方领导同志说,最直接的后果是因为“断炊”导致已建工程废弃。而隐性的后果则有:使一些地方因此背负长期债务;影响地方和群众开展创造性国防建设的积极性;损害军政军民关系;降低国家的长远国防潜力。

  无论如何,这样的后果不应出现。

  当务之急是,应当根据受益主体关系和长远战略需求,确定各类相关工程的归属;建立科学的评估、纳编、管理、补贴、使用、维护制度,打通军地融合管理使用的通道;编列专项经费,健全主管体系,实行专业化管理,让“军民融合”中诞生的孩子,得到应有的关爱与养育。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