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新活力——乐平赣剧团转企改制发展略记
2012年5月,乐平市赣剧团积极响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转企改制成立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剧团,顺应市场要求,积极融入市场,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13年,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演出439场,其中商业演出340场,送戏下乡99场,演出场次比前年增加20%;同年,该公司获得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这是乐平市赣剧团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
“老字号”发展遇到新问题
乐平市赣剧团是全省保留下来的三个仅有的专业赣剧团之一,有着60多年的建团史,全团有演职人员70多人,演员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加之乐平及周边县市的人们酷爱赣戏,乐平市赣剧团曾经颇受欢迎,风光一时。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叫得响的老牌赣剧团生存和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赣剧团工作多年的现任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公司经理黄国祥告诉记者,虽然乐平及周边地区的人们爱听赣戏,但由于赣剧团体制机制不活,收入不高,无法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人才青黄不接,一度导致赣剧团人心涣散,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
一边是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享受赣剧大餐的迫切需求,一边是赣剧团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这样一个矛盾的市场供求关系,改革迫在眉睫。
改制走在全省前列
2012年2月,江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铺开。赣剧团的改制则是乐平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但天下最难之事莫过于改革。改革伊始,各种阻力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为顺利推进乐平市文化体制改革,该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乐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改制过程中,针对该团人员多、包袱重、思想顾虑大等实际困难,该市创造性地采取“三先三后”的工作方法,即“先封后聘、先进后退、先老后新”,在安置好全团74 名在编职工的基础上,对聘用的临时工和今后招聘人员依照劳动法实行合同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做到?职工利益不受损、财政支持不减少?,确保了改革单位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人才不失。
2012年5月25日,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进入市场洪流的乐平市赣剧演艺公司,踏上了市场化发展的征程。公司一改过去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外出拓展业务;演职人员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干多干少不一样,业绩好坏又不一样,调动了所有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改制激发新活力
一年多来的公司化运作,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公司的演出场次大幅增加,演职人员的收入明显增多,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剧目创作、人才引进、设备更新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在保证正常演出的同时,公司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筹资近200万元,连排《雪花不是花》、《窑变》两场全本大戏,参加江西省艺术节及全省玉茗花戏剧展演,受到了省内外专家、戏迷的一致好评。其中,古装剧《窑变》更是首次邀请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进行执导,并从舞美、灯光、音响等方面全面进行更新升级,在知名导演的打磨下,全团演员的戏剧功力得到显著提高。现代廉政剧《雪花不是花》则是从编、导、演全部由本土演艺人才一手打造,已在乐平市各乡镇、村进行巡回展演。
“以前每年创作、排演一个小折子戏就非常不错了,现在一年就排了两个大戏,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剧团都不多见。”提起改制带来的变化,黄国祥感慨万千。他还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准备招收一批新学员,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增添后劲。
改制激发新活力,体制一变天地宽。经过一年多在市场大潮中闯荡的经历,黄国祥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坚持现在的发展路子,我们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公司在传承赣剧优秀文化的同时,一定能够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大餐。”
来源:景德镇在线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