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攀比消费:穿名牌用iphone的消费观

25.11.2013  14:39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报道了“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老人自发吃学生剩饭的事迹”后,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全国不少高校也都加入讨论的行列中。记者近日选择了山东、河南、吉林、广东、甘肃5个省的5所高校,共67名同学参与了一个小调查,带来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由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如果在学校食堂点了一份你喜欢吃的菜,比如茄子,但发现很难吃,一般情况下,你的做法是:A:不会再吃;B:象征性的吃一点;C:不管怎样,都会坚持吃完。

在67名同学的答案中,选择扔掉的有8人,占12%,选择象征性吃一点的同学有31人,占46%,选择全都吃光的28人,占4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会选择直接倒掉,选择象征性吃一点和都吃光的比例很接近。

王颖颖:我一般都会吃掉。

记者:为什么?

王颖颖:就是我怕浪费啊,从小家里的饭都要吃没,就算难吃也要吃掉。

记者:如果你在食堂打到你不爱吃的菜,会怎么办?

学生:不吃。

记者:为什么不吃?

学生:我挑食。

记者:你不觉得浪费吗?

学生:不觉得啊。

当挑食可以成为浪费的理由,这位同学如实说出了他的消费观。大学校园里,什么样才是正确的消费观?除了吃,最能体现消费理念的,恐怕还是“穿”和“”,广东大学生刘同学直言不讳。

刘同学:我觉得穿名牌、用名牌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有些人他是那种能力,比如说有些鞋子,像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鞋子就对脚会保护,我自己能力需要去得到一定的支撑的话,才会需要这样的名牌来支撑。

刘同学的观点并非主流,辽宁的白同学就很不赞同他的说法。

白同学:我们花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我们应该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很多的年轻学生们支持山东赵同学的观点。

赵同学:名牌很多,一般的家庭都可以买的起,穿名牌可以体面点,但这个并不是你炫富的一个资本。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对于网购的行家里手们的大学生来说,真的是花钱并快乐着。

张垚:购物很狂,当时觉得挺好的,其实利用价值并不大。

苏月玲:去年我们宿舍双11购得特别多,八九百,今年可能理性了一点,最多的300多,买一些衣服、化妆品。

用在校园,除了化妆品,大学生最看重恐怕就是手机。

山东大学生:我认识一个同学,买手机,刚开始他买了一个诺基亚的,后来看大家在网上都在说苹果,然后他又贷款去买了个苹果,我就很想不通为什么没钱要贷款去买个苹果?苹果和小米不都一样能用吗?

有的学生在苹果、诺基亚、小米中更新换代,但也有人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学生:之前我的一个智能手机刚入学的时候买的,那个手机坏掉了。后来我想了一下,花200块钱买了一个普通的手机先用着。当时我们班就有同学半开玩笑的说,你看你现在用的这个破手机,光能打个电话什么。在我看来,能打电话能、发短信就能够满足日常的需要了。我现在用这个非智能机,反而能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包括在上课的质量,还有自习的质量。

采访中很多同学讲着自己和别人的故事,不经意间,也会说出这些大学生们自己选择的消费观。

同学:我的消费观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坚决不出手”。

同学:在我看来,选择最适合自己才是最完美的。

同学:我的消费观就是像体重一样,别太胖也别太瘦,正常就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健康的消费观,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其实,说到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问题,校园食堂里的浪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比如洗手间里的“长流水”、宿舍里的“长明灯”等等现象,可能很少有人留意,但是积累下来既是对金钱的浪费,更是对宝贵能源的无谓消耗。

现如今对高端手机、高级相机、名牌服饰之类的追求,恐怕在大学生当中不是个别现象,比如共青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微博]团委“锦城青年”就做过一个调查,有同学就说,班级里很多女生每周都要做头发,一次好几百,这些同学一个月花3000块钱都不稀奇。

有些同学会说,人家家里就是有钱,有什么可指责的?锦城青年的微博也说,对于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来说,一月两三千可能也不够花,但是对于不浪费的同学来说,一个月五六百同样过得很好。关键不是数字,而是理念,关键是不能有一种攀比的心理,要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大学生朋友来说,什么样的消费观才能算是“健康正确”?湘潭大学[微博]国交国贸2013法语班的同学们就通过班级微博提炼了几个关键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英三Elaine”补充了几点:谨慎从众,适度求异,拒绝攀比。我觉得也特别重要,比如说这个高档手机,五、六千一个,对于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能买就买了,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同学来说,这可能是你父母几个月的工资,用你父母的血汗来满足你自己的攀比心理,您觉得这合适吗?

当你和你想买的东西之间已经排除了一切障碍,只剩下钱包了,应该怎样区分这笔钱该不该花、花得值得不值得呢?“大姑娘娜娜莉”说,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消费需求,消费价值,是否仅仅只是追逐所谓的潮流而消费,其实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能拿未来为自己如今享乐买单。然后还要考虑贷款对自己未来的负担是否过大。

其实,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每一次从钱包里掏出或是你自己、或是你父母辛苦挣来的钞票上。其实,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朋友来说,所谓“正确消费观”,不是不花钱,而是让你学会对自己的每一份支出负责,让你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一直“有钱花”。(杨祎、熊旭)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