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皖赣古驿道 走近瓷都背后的徽商

18.09.2015  19:47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9月18日景德镇讯(记者 陶望平)景德镇以生产瓷器而闻名世界,更是以单一的手工制瓷业支撑着景德镇社会经济发展一千多年。皖赣两省主流媒体“探访皖赣古驿道”采访团17日经由徽饶古道来到景德镇这座因瓷兴市、以瓷立市的城市。

  在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地带的珠山中路的御窑厂,记者看到了残存的明御厂窑炉遗址。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延续元官窑制度在此设立“陶厂”,后改称御器厂,清代康熙年间御器厂改称御窑厂,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朝终结而停烧。明清御窑厂作为一个专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厂,前后延续542年,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


老师傅在拉坯。拉坯是生产瓷器的第一步。(记者陶望平 摄)


老师傅在画坯


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清代镇窑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葫芦窑开窑取出的精美瓷器


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记者亲眼目睹了老手艺人制作陶瓷的繁杂工序,看到了宋代的龙窑、元代的馒头窑、明代的葫芦窑、清代的镇窑等历代复烧瓷窑。

  漫步景德镇,处处可见各类瓷器,感受到当地浓郁的瓷文化。古时候,景德镇是一个小镇,却因为大量生产瓷器吸引了徽商不辞劳苦沿着徽饶古道一路爬山涉水而来。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助理、文博副研究员白光華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介绍说,旧时景德镇活跃着一大批徽州商人,清朝时期徽商就在景德镇设立了徽州会馆、祁门会馆。

  “这些会馆相当于当今的办事处,徽州人来景德镇谋生、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一般会找到会馆寻求帮助。”白光華说,徽州会馆成为徽商网络的支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徽商从事陶瓷转运和销售生意,促进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壮大。

  白光華说,明末清初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从业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 广、经营资本之厚,位于当时全国的商业集团之首。景德镇的徽商集团主要形成于明代后期,到了清代,徽商在景德镇瓷业界的经商活动进一步扩大。

  当时景德镇十里长街,鳞次栉比的店铺多达千余家,多达70%是徽州人开的。当时徽商基本垄断了景德镇的商业,掌握了经济命脉,他们不仅做陶瓷生意,还开钱庄从事借贷业务,大大畅通了景德镇的金融血液,为景德镇瓷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徽商也从中赚取了丰厚利润,实现双赢。

  “徽商把茶叶、盐、木材、瓷土等物品运到浮梁、景德镇,完成交易后,会把景德镇的瓷器、浮梁的大米贩卖到徽州等地。”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夏汉宁向记者介绍说,徽商还通过昌江河进鄱阳湖入长江,走水运把景德镇的瓷器运往全国各地,助推景德镇瓷器走出去。

  目前,景德镇还保留了大量、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历代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仍然可见历史遗留的原料产地、作坊窑房、交通道路、水运码头、城池衙署、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还有那仍在延续、并浸润在景德镇文化中的制瓷传统技艺民俗。

  当前,景德镇把陶瓷文化遗产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来加以利用开发,呈现出陶瓷文化遗产与社会经济互融共荣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