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皖采访团探教地标 感受皖南佛教文化

11.11.2013  18:56

  11月9日,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采访团正在考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记者 童迪 摄

  皖南地区有两座隔长江相望的教名山,一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一是古南岳天柱山。11月8日至9日,湘鄂赣皖四省采访团连续两日寻访两地的教文化地标。

  地藏道场九华山香火旺盛

  连绵的山峰间隐约透着雾气,古老的银杏树配着青瓦白墙的徽式建筑更显静谧深沉,11月8日,湘鄂赣皖文化行采访团登临安徽九华山。

  九十九座山峰、九十九个,还有一位九十九岁圆寂让九华山名满天下的高僧金乔觉,九华山有太多神奇的巧合。

  唐朝时期有三位为佛教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僧,西去取经的玄奘、东渡日本的鉴真,还有一位,是来中国求法的新罗国(在今天韩国地域)王子金乔觉。金乔觉在九华山70余年后圆寂,三年后发现他的身体“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遂认定他为地藏。 在神光岭地藏宝殿,采访团遇到一拨来的韩国游客。导游告诉记者,来九华山礼佛的韩国人及东南亚游客很多。

  在九华山新的大愿文化园,采访团还了解到,九华山的一位高僧临济杨岐派第五世杲,曾因对秦桧不满而被夺衣牒,充军到衡阳,并在此写下著名的《眼藏》六卷。原籍湖南湘乡的近代高僧虚云大师,则多次在九华山。

  湘军将领成登顶天柱山刻字第一人

  在文化行的湖南站,四省采访团去了南岳衡山。11月9日,采访团在安徽潜山县登上了古南岳天柱山。公元前106年, 景德镇山新闻 汉武帝刘彻登临安徽天柱山,并封它为“南岳”,早于隋文帝封的南岳——湖南衡山。

  在拜岳台,可以看到天柱山最高峰天柱峰,它浑身石骨,嶙峋奇绝,坡度达480度。远远望去,天柱峰峰顶刻了“孤立擎霄”四个大字。它是湘军曾国藩的部将李云麟登顶题书的。据导游介绍,1861年湘军在安庆作战,李云麟率军驻守桐城潜山一带。他生性酷好山水,在潜山药农贺良谋的帮助下,凭借长竹竿和粗绳登上了天柱山主峰,并用麻捆成大笔在巨石上题写了这四个大字。

  采访团还参观了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山谷的石壁上刻满了唐宋以来的各种题字、诗词300余方,王安石、黄庭坚等都在此留有珍贵手迹。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炎贵介绍说,丰水期时,溪水从刻有题字的岩石上漫过,颇有时间长河之感。天柱山马祖庵(今佛光寺)则是从湖南南岳来安徽古南岳的马祖道一弘道之处。

  湖南采访团夜访张恨水墓

  听闻安庆潜山县有一座东晋时的古塔,湖南采访团在采访间隙兴致盎然地想一探究竟。11月9日晚,湖南采访团在夜色中开始寻找这座古塔。

  几经周折,采访团终于在城郊的一个僻静处找到了这座古塔,竟意外得知这座塔和张恨水墓、潜山县博物馆、张恨水陈列馆同在一处。原来,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就是安徽潜山人。去年10月,他的儿子将其骨灰从八宝山迁回故乡安葬。

  经管理员通融,并和馆长电话说明来意,记者最终得以入园,在张恨水先生墓前拜谒。张恨水墓简朴大方,墓前塑有他的坐姿铜像。记者耳闻的这座古塔叫太平塔,始建于东晋时期,现存的塔建于北宋时期。

  ■三湘华声全记者 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