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夺宝队》像乏味的艺术课 故事缺乏高潮

02.04.2014  13:37

【看电影】

演员乔治·克鲁尼,帅到每根头发丝都是神采奕奕的,而导演克鲁尼嘛,我们也期待他讲出更加神采奕奕的故事。至于电影《盟军夺宝队》,权当一次“涨姿势”的艺术课吧。

对于进到美术馆就举头四顾不相识的人来说,电影《盟军夺宝队》首先像是一节艺术史公开大讲堂。画盲如我,观影后忆起了一个片段:我曾在拜访巴黎奥赛博物馆时拽了个懂画的朋友同行,没想他带了一大兜资料,当时我思忖:一旦这小子开始掉书袋,我该如何遁走。所幸故事没有这样发展,他的讲解方式新鲜而别致:以满分五分制开始逐个给画打分,并适时添加一些他和画的故事。于是,我轻松地听进去了,尤其是当我指出一些看上去相似但分数悬殊的画作时,我得到了更多有趣且有说服力的解释。

盟军夺宝队》也是这样一场艺术知识普及课。这部电影至少普及了两方面的事。一方面,它让观众知悉了二战时期还有一个叫做古迹保卫队的组织,曾与纳粹苦苦周旋,抢救过大量艺术品。正如片中反复传达“一个时代的文明绝不能被摧毁”所示,了解这个故事能帮助我们丰满脑中的二战史。另一方面,则是细碎的艺术品知识。由于创作团队花大力气还原了成百幅画作,从莫奈和罗丹到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一遍看下来,观众总能从艺术百科中学到搂到点什么。

不过,《盟军夺宝队》的普及意义,还不足以让观众原谅它的平淡。整个故事乏高潮可陈,仅有的一些起伏冲突转折也大多长成了一副不好辨认的样子。一个出色的“夺宝”故事可能会有的“敌人强大到无从争夺”、“十八般武艺尽耍也没夺到”、“差0.01秒时才险而夺到”,本片中都难见一二,最多是隐隐约约冒出点意思就戛然而止,就连耍个赖撒个娇的“夺不到好捉急”都没怎么看到。全片点到为止的感觉太重,力道又散,叙事扣不紧那些故事材料。

此外,对于奢豪卡司的利用率也不尽如人意。进场前看到海报上有一票影帝加一个新影后,出场后也只能记起小几场有化学反应的群戏,观众自然心觉不甘。口碑栽在了高期望这事上,可见奢豪卡司也是把开了刃的双面刀。

乔治·克鲁尼再一次包圆了本片的导演、编剧、主演。抛开执导能力的起伏不说,这部电影做出的文化意义,很大程度建立在他作为导演的个人热情上。据说他是在机场候机时逛书店逛出了故事灵感,两天后就努力获准了剧本启动,紧接着铺开了两年的筹备制作期。就冲着他一如既往的对于好题材的坚持,我们哪里忍心把电影的平淡全算在他身上呢。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