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岂能“眼睁睁看着钱被骗子取走”
原标题:【社评】岂能“眼睁睁看着钱被骗子取走”
通讯信息诈骗犯罪之所以泛滥成灾,主要不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术问题,而是典型的态度问题、服务问题、责任问题。诈骗分子必须惩治,那些怠于履行自身职责义务乃至不作为、乱作为的有关部门也难脱干系。
据《经济参考报》5月20日报道,通讯信息诈骗犯罪活动近来愈演愈烈,发案数量剧增,发案地域遍及全国。2015年以来,部分地区此类犯罪发案率一度“爆表”,有关工作陷入“防不胜防、打不胜打、越打越多”的尴尬之境。除了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极强之外,运营商的不作为更是难辞其咎。有基层银行员工告诉记者:因缺乏国家主管部门明确依据,很多银行害怕承担业务风险,不敢对涉及通讯信息诈骗案件的账户进行及时冻结、止付,通常眼睁睁看着钱被骗子取走。
问问我们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几乎人人都不只一次接到过诈骗电话和信息,有冒充邮政局快递的,有冒充公检法机关的,有冒充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的,还有冒充单位领导、公司老板、学校老师等熟人的……可以说,此类诈骗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公害。诈骗分子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公安执法机关也是有警必接、有案必侦,但实际的侦破及治理效果却远不尽如人意。上述报道中,某省一位刑侦总队重案支队负责人说,这类案件“破案率低到不好意思说”。
据了解,2008年以来,我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2014年全国发案50余万起。而庞大的未破案件的背后是人民群众财产的巨大损失。有长期关注此类犯罪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说,2014年我国通讯信息诈骗案受害人损失达107亿元。
一方面是诈骗犯罪分子的甚嚣尘上和发案率的“爆表”,一方面却是执法部门“防不胜防、打不胜打、越打越多”的尴尬,以至于出现“通常眼睁睁看着钱被骗子取走”的咄咄怪事。原因何在?上述报道分析认为,公安、运营商、银行等多部门之间协作不畅是主因,其中最根本的是运营商不作为。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表示,运营商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多数安全漏洞,但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说,运营商的不作为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实际上,通讯信息诈骗犯罪之所以泛滥成灾,主要不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术问题,而是典型的态度问题、服务问题、责任问题。
比如,据报道,近年来逾九成的通讯信息诈骗犯罪是通过改号电话实施的。众多诈骗团伙租用境外服务器,将网络改号软件连接到服务器上,以此虚拟国家机关来电,骗取人们信任。既然手机、电话都是实名登记制度,为何还允许改号和虚拟号码的现象存在?
比如,据报道,这些年来,运营商为抢占市场,往往是在没有配套安全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就推出相关技术系统,“出了大事再监管”的心态在运营商中较为普遍。那么,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通讯服务部门,保障广大消费者和用户权益的服务意识何在?维护公共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何在?
再如,据报道,目前银监会和央行尚没有一套具体、明确的防堵通讯信息诈骗赃款转移的操作流程。面对日益严重的诈骗犯罪活动,难道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不可以及时向监管部门汇报并提出制定相关防诈骗赃款流程的建议?在监管部门统一规定流程出来之前,难道各家银行不可以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先行制定有关操作流程?那些阻碍公安机关查证办案的“土政策”难道不该尽快清理?
诚然,公安机关、运营商、银行三者之间急需建立完善、规范的合作机制。对此,有关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但需要有关各方明确的是,我们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国家以公民权益为大,法治社会以规范秩序为基。不管诈骗分子如何狡猾,诈骗手段如何高明,都不能容许“眼睁睁看着钱被骗子取走”而无能为力的现象存在,更不容许这一现象成为“通常”。诈骗分子必须惩治,那些怠于履行自身职责义务乃至不作为、乱作为的有关部门也难脱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