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查组:互联网+为消费插上腾飞的翅膀
消费亮点竞相涌现 巨大潜力有待释放
——来自国务院督查组的一线调查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被寄予了更多期望。在中国经济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时期,消费能否承担起“新引擎”的重任,支撑起中国经济天平的另一端?新华社记者近日跟随国务院督查组,深入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进行一线调查。
消费新亮点竞相涌现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这是一份足以提振信心的“消费清单”:
——新业态引领新兴消费。今年1至4月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86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9.3%。
——大众消费持续升温。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今年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7%;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近1.3倍。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前4个月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37.2%,连续5个月增速高于30%;4月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同比增长48.5%。
——绿色消费热点涌现。一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8倍。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一级能耗冰箱前4个月销量增长16.9%。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要因势利导,落实改善消费环境的各项政策,完善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使好产品更加丰富,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更大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养老家政、信息、旅游、绿色、住房消费等六大消费领域。如今,新业态蓬勃兴起、新消费热点百花齐放。
消费扩容升级的背后,是各部门各地方为释放消费潜力做出的巨大努力。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支持四川等8个省份的56个县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商务部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试点,在湖南等8个试点省份设立产业基金;财政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拨付。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30个成员单位,开展了互联网领域、农村和城乡接合部、车用燃油等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整治,全年查处违法犯罪案件20.6万件。今年又启动了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中国制造海外形象为主题的“清风”专项行动。
今年6月1日起,我国降低部分服装、鞋靴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降低进口关税,不仅是为了扩大进口,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引导境外消费回流,让去国外买马桶盖这样的事少一些。”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表示。
“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推进增设和恢复进境口岸免税店工作,扩大免税商品品种,适当放宽免税限额,方便老百姓境内购物。”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表示。
面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的逐步减弱,不少省市也在积极行动,推动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行业发展。四川省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全省养老机构床位达42.2万张,居全国第3位;安徽省出台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25条扶持措施,总投资超过630亿元。2015年江西赣州市财政预算安排1300万元专项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广东省支持企业通过广货网上行平台向网民“派红包”,发放促销红包23.17亿元,直接带动广货消费近100亿元。
作为重化工业集中的地区,东三省的经济转型任务更重。各地大力发展旅游等新兴产业,在重点项目、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近30%,吉林省旅游业收入增长25.5%。
“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我们已尝到了甜头。”吉林省省长蒋超良说。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犹如一场场春雨,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14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2%,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超过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
“毫无疑问,我国正在改变以往消费不足、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成为全球消费大国。”钟山表示。
互联网+为消费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国消费引擎的启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如今,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推动消费潜能的释放。
在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孙井社区小白井村村委,国务院督查组的同志通过互联网与正在家中上网的村民朱云学进行了视频连线。
“现在村里各家基本都装了宽带,在网上买卖东西非常方便,还可以把我们的土特产卖出去”,从事金毛犬养殖的朱云学说,今年网络提速降费,他一年的用网费用可以减少300多块。现在全村已经有300多户开设了网店。
在浙江省临安市,2014年通过网上卖出去的农产品超过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互联网+三农’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激活农村消费的新引擎。”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李景龙表示。
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成为新常态下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措施之一。
商务部发布“互联网+流通”计划,在农村电商、线上线下融合以及跨境电商等方面创新流通方式,释放消费潜力。
“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释放消费潜力。”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蔡裕东表示。
要发挥互联网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还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出台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指导电信企业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跨境电商也迎来机遇期。海关总署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极探索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归纳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4种新型海关通关监管模式。目前,我国已在上海、杭州等22个城市先后开展零售出口服务试点,在上海、杭州、宁波、郑州、重庆、广州、深圳7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服务试点。
“这里的化妆品和我在国外免税店购买的价格差不多,奶粉比海外代购还要便宜几十元,进口食品、日用品、电器的价格都和国外差不多,看来以后来这里购物就行了。”正在河南郑州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挑选商品的李欣高兴地说。
作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的一部分,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实现了跨境电商产品保税进口,降低了运营成本,方便了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
多措并举释放大国消费潜力
尽管消费市场亮点频现,记者随督查组在多地了解到,当前我国消费增长还面临着现实的掣肘,传统消费热点拉动作用减弱,而新兴消费尚未成规模,消费市场缺乏后劲。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1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呈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但相关产业发展尚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由于产业创新能力弱,技术储备和高端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国内需求较旺的旅游、教育、家政、养老、医疗保健等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陈国凯表示。
据了解,质检总局与民政部组织制定了养老、家政服务等30余项国家标准,审核评估78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专家表示,要进一步释放这些领域消费潜力,还需加强产业创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引导供给方满足老百姓需求。
流通是最终消费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流通成本较高,2014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16.6%,是美国、日本的两倍左右。“应实施有利于流通业态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快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商贸企业费用负担。”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傅龙成建议。
据了解,商务部正在实施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公益性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立流转顺畅、安全高效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消费环境也是影响消费的一大因素。尽管国家连续多年持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但部分领域,部分环节还存在无诚信、不规范现象,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应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转型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倡导诚信经营,净化和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常晓村司长表示。
据了解,质检总局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监督抽检比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2014年至2015年4月底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7.8万起,涉案货值46.4亿元。
“促进消费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涉及收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消费政策等,要千方百计让城乡居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便于消费。”傅龙成表示。(记者李延霞、赵晓辉、杜宇、齐中熙、韩洁、刘奕湛、向志强、李美娟、冯雷、朱峰、叶锋、刘翔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