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批知青重聚致青春:旧貌换新颜如今南昌已大变

02.10.2014  12:44

  1964年至1965年,参与“江西南昌市首届上山下乡知青”的8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分三批到南昌市北郊林场成为了下乡知青。迄今50年的时光,他们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最终进入小康生活的岁月。

  近日,已步入老年的他们选择在祖国65周年华诞前重新聚首。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和逝去的青春,也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

   50年,抹不去的青春记忆

  今年一整年,70岁的杨圣宇和73岁的李秀英都没闲过,为筹备南昌市首届上山下乡知青50周年庆,他们参与出版了一本名为《蹉跎岁月》的回忆录,记录60名林场知青50年来的“记忆”。

  1946年9月11日,这一日李秀英记忆犹新。刚从南昌七中毕业的她,与学校十几位同学被送上出省城的大卡车,离开八一广场,驶经中山路、胜利路、过八一大桥……前往南昌北郊林场(现在南昌新建县)。

  北郊林场位于赣江之滨到梅林山脉之间,下辖十余个生产大队,每个队都有好几千亩山林。北郊知青的来到,唤醒了这片土地。而从满腔热血的学生转眼间变成挣工分的农民,需要经历何种艰苦考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知青们能懂。

   没有澡堂 五女知青在池塘洗澡溺亡

  植树、架桥、修路、挖井、建屋……北郊知青们在这里挥霍着青春热血。而在知青王三田的回忆中,有一段抹不去的沉痛。

  1966年7月初,正是酷暑双抢季节。那天傍晚,在烈日酷暑中劳作了一天的二连知青们晚饭后,便纷纷洗澡洗衣。厂里没有男女澡堂,男生们大都在宿舍后的决心河里游泳,不熟水性的人就打井水洗。

  那天晚上7点多,决心河突然传来尖叫声,只见女知青张俠美哭喊着指着水里说:他们几个人不见了。十来个男生衣服都来不及脱,纷纷跳下水,抬上五名女生。

  原来,天气太热,几位女生相约到河里痛痛快快洗个澡。但介于男女有别,她们没有向下水的男生们打招呼,手牵着手,一步一步地试探着走向水中。张俠美胆小没有下水,就在河边上洗衣服。等她洗好后,至看到岸边的五堆衣服,却找不到她们人影了,心中一怔,不禁大哭喊救命。

  按压胸腔、隔着纱布对口呼气,男生们轮流上前抢救,但还是没能挽留住五个花季的生命。

   几年后,青春散场各奔东西

  几年后,知青们因招工、征兵等,先后离开北郊林场。

  据杨圣宇说,他凭着林场开拖拉机的技术,经过几次选调,进入了某乡镇企业管理局开汽车。后又考入大学,考转干……2004年退休时,他已是该管理局的处级干部。李秀英则于1968年嫁人离开林场。

  据了解,1977年高考恢复,北郊林场有两位知青分别考取武汉和北京两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可谓是当地一条特大新闻。

  “林场很多人顺利地考取了各种院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知青们的前途五彩缤纷,有的务工,有的经商,有的做学问,有的进入了各级政府部门。但我想,所有人都不会忘记北郊,不会忘记曾经这里的青春记忆。”李秀英说。

   故地重游:“中国变了,南昌变了!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考取武汉名校的知青朱宪生后去欧洲游学,穿了一件江西产的“鸭鸭”羽绒服,引来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赞叹不已,纷纷打听是什么品牌。朱宪生讲,就是出自鄱阳湖畔的普通羽绒服。

  “中国变了,南昌变了!”这是在北郊林场知青聚会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当年的北郊马鞍山和路西生产队,现在已经变成南昌经济开发区。当年的畜牧生产队,是现今的新建县政府和心怡广场。

  一位知青在书中写道:“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在我这个老知青眼里,还是那块广袤的丘陵,只是人气旺盛,红绿灯多了而已,让人感动的是时代真的变了!不变的是赣江之滨到梅林山脉之间永驻我心中的这片土地,那是知青们心中的北郊!”(记者谢子玥)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