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少女杀子续:不舍得打掉孩子 民警来才知道犯罪

16.04.2014  20:10

说到孩子,小雅泪流不止,海都记者吴臻上前安慰

关注理由

18岁的小雅,躺在省立医院病床上,愣愣地盯着右手腕,明晃晃的手铐格外刺眼。3天前,她亲手掐死了刚出生的儿子,也掐断了自己将来的自由。

在警方的监控下,小雅无从得知,“少女杀子”的消息已在网上传开。“我知道错了。”凌晨网吧厕所里的那一幕,就像梦魇一样缠着她: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恐惧到极点的她,却哭了。

警方说,小雅涉嫌故意杀人罪,将面临牢狱生活,在养好身体后,将被送往看守所,她的人生也将因此改变。

身为少女“在家太压抑了,逃到了福州

来到病房时,小雅正在发呆。陪着她的,只有晋安公安分局的民警。产后失血,让她脸上显得有点惨白。看有人进来,她立即用左手挡住了自己的脸。

这个18岁的女孩,在老家广西念完初中后,就离开了校园。用她的话说,“觉得读书没什么意思”。小雅酷爱网络游戏,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

谈起网络游戏,小雅显得有些兴奋,一直挡住脸的左手也不自觉地移开了。她追逐游戏的脚步和市场游戏的热度基本一致,从早些时候的CS,到一两年前的“穿越火线”,再到最近的“英雄联盟”,都是她钟爱的游戏。

2013年,小雅只身来到福州。“当时我在网上认识了一名打游戏的女网友,她就在福州,所以我来了。”小雅说,在广西家里,爸爸整天酗酒,几乎不管她,而妈妈则忙着饭店的生意,一回家就骂她。“在家太压抑了,就逃出来了。”而在老家,她还有一个弟弟。

初到福州,小雅做过淘宝客服,还兼职YY频道(一款针对游戏用户设计的多人语音群聊工具)的主持人。但所有工作,小雅都坚持不久,去年在“穿越火线”游戏中,小雅结识了在泉州打工的小许,两人很快确立恋爱关系。

身为母亲“不舍得打掉,我觉得可以养他

小雅发现怀孕时,已经2个月。当时小许已经跟她分手。小雅想了好几天,还是打电话给小许求助,后者只是说了句“把孩子打掉”。小雅又打电话给唯一聊得来的亲人外婆,外婆也劝她不要这个孩子。然而对于父母,小雅却选择隐瞒,“我不想让他们知道”。

十月怀胎,小雅都挤在一个好友的宿舍里,工作时有时无,她偶尔会向家里要钱,或者向“姐妹”借一点。不过,据警方介绍,小雅曾约陌生男子开房,盗走男子的手机和钱财。后来被抓,因怀孕取保候审。

当时不舍得把孩子打掉,我觉得可以养他。”小雅说,她隐约还有一线希望:小许会因为这个孩子回心转意。而唯一的分娩知识,是外婆告诉她的:生完孩子要把脐带剪断。

分娩当天,小雅和平时一样上网,她觉得肚子有点痛,还以为前一天吃了什么变质的东西,直到发现羊水破了,才紧张地跑到厕所中查看。“我知道我要生了,很害怕。”小雅说,她锁了厕所的门,不敢大声叫,怕把其他人吸引来。生产期间有人敲门,她紧张地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发出声音。

身为嫌犯“直到民警来,我才知道犯罪了

我给小许电话,说我生了,他不信。我给他发了一张照片,他说我肚子很小,不像怀孕的样子。

我又给他发孩子的照片,他说,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

至此,小雅明白了,小许不想要这个孩子。

后来,手机没电了,厕所里只剩下她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不要这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对男友的愤怒、怕被人发现的紧张、生产后身体的痛苦、对未来的恐惧……小雅在厕所的地板上呆坐了半小时,听见孩子在一旁不断地啼哭,各种情绪袭来,她用手捂住孩子的口鼻……

没多久,孩子就不哭了,一动不动地僵在手里。”小雅说,“孩子哭声断的时候,我哭了”。当时她的脑海里一片混乱,不敢看孩子,把垃圾桶里的废纸倒出来,把男婴和胎盘放了进去,又把纸巾堆在男婴上面,擦干净地上的血后,离开网吧。

回去的路上,我非常揪心。我后悔了。”小雅说,“直到民警来,我才知道自己犯罪了。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没想到找父母帮忙,没想到可以把他送人,我什么都想不到……”一次又一次,只要说到那个自己亲手杀死的孩子,小雅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我很后悔,如果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么做。”小雅再一次泣不成声。

但是,没有如果。

□记者手记

在道德感慨之外还有什么被忽视

她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她在网络游戏中肆意消费着年轻,行走在社会的边缘。青涩的网恋却结下痛苦的果实,等待她的将是改变一生命运的牢狱之灾。

小雅很不愿意提及酗酒的父亲,忙碌的母亲。她跟我说过一个故事。自己不想吃饭的时候,母亲会很不耐烦,直接开骂;而外婆则会半劝半哄,让她觉得有种被宠的温暖。所以,尽管母亲给她寄过钱,也来福州找过她,但是出事后,她却坚定地选择对他们隐瞒。

这种爱的缺乏,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那个灰色的凌晨,她第一个电话打给已经分手的小许,而不是打电话和父母沟通,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而在男友拒绝帮忙时,万分慌乱之下,她做出了最错误的选择。

所以,我很消极地想,小雅今天的悲剧,或许早已注定。

这一切是如何造成?家庭缺爱?教育失败?耻感沦落?这些高悬在道德高地的感慨之外,一定还有什么仍然被我们忽视。

在这个肆无忌惮的年代,她们的世界如何变得清澈?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之下,有谁能够反问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