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3创投/私募市场十热点

02.01.2014  16:59

  2013年,中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市场继续“猫冬”。在投资机构艰难跋涉谋求新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环境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监管层面已出现里程碑式转折,募投管退环节也出现诸多新气象,行业发展趋于理性,为VC/PE新周期的到来埋下伏笔。

  划归证监会,权限既定

  2013年6月,中央编办印发《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实行适度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发改委负责组织拟订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国内VC/PE行业一度游离于政府有效监管之外,这段监管真空期为行业快速孕育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但随着国内股权投资市场逐步壮大成熟,行业规范亟待提升,此前的模糊监管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枷锁,而此次职能划分能使VC/PE获得多少实质帮扶有待观察。

  监管立法难,舌战继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已实施,首次明确了“公开募集”与“非公开募集”的界限,将私募基金作为具有金融属性的金融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实施适度、有限的监管。然而由于各方分歧,对VC/PE的监管未列入新《证券投资基金法》。据悉,由证监会牵头起草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增加了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内容,从机构主体、产品和从业人员三个方面进行监管。但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该草案在细节内容商议方面仍面临众口不调的难题。

  中概股爆发,再添生机

  经历上一轮中概股低迷期后,2013年美股IPO再度恢复生机,下半年,58同城、去哪儿、3G门户等一批中国优秀企业集中登陆美股市场。伴随着这一波上市热潮,DCM、华平、IDG等投资机构实现退出,获得不错的收益回报。在内地IPO闭关的当口,人民币基金退出乏力,市场表现低迷,美股市场的激昂助美元基金成为2013年市场上名至实归的活跃者。但需注意的是,对外资投资机构而言,在同时操控人民币和外币基金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联动仍没有有效解决方案,在外资投资管制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美元基金的发展之路仍充满荆棘。

  资本联姻热,协作升级

  2013年11月,东方创业发布公告称,海通并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募集首期30亿元并购基金,其中国企上市公司东方创业认购1.45亿元。加之日前益民集团与德同资本合作设立PE产业升级基金,一时间国企和投资机构协作的热浪骤然升温。从投资机构角度而言,传统过度依赖高净值人群募资和上市导向投资的模式已经落伍,探索新的运营模式迫在眉睫,借力国有资本或上市公司开展产业投资或并购投资是一种强强联手的好思路;从国有资本或上市公司的角度而言,既可以在产业整合路上预先铺路,封死竞争对手的参与机会,又可提前锁定高收益。

  新股再上路,市场唯慎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随后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根据《意见》,预计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基于国内经济形势逐步转好的大环境,IPO重启以及注册制改革的愿景将为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新一轮活力,但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无论是普通合伙人(GP)还是有限合伙人(LP),都对未来投资市场抱有更务实和谨慎的心态,全民PE的现象难以再现。

  并购退出潮,风情万种

  相对于美国主要依靠并购退出的格局,既往国内投资市场并购退出一直在IPO退出的光芒下低调发展,2013年退出市场格局出现巨大转折,多元化退出格局凸显。一方面,受内地暂停审批的影响,诸多企业对漫漫IPO路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以BAT为首的行业巨头和上市公司群掀起大规模并购潮,91无线、第七大道、PPS等经典案例为2013年低迷的退出业绩增添生气,而满族信息、长城影视依托借壳上市也为投资机构退出创造了机遇。2013年,中国投资市场退出多元化尝试初获成果,从长远来看,以创业板为主体的并购行为还有待于在再融资体制方面进一步突破。

  自贸区挂牌,细节待观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中,对鼓励股权投资提出诸多支持。在VC/PE领域,目前跨境投资的核心制约在于外商投资身份在内地投资的多重限制和内地投资者出境投资繁琐的审批流程。在当前已经公布的文件中,开放领域主要集中在自贸区内,对于境内区外的募资/投资等内容尚未得到明确反馈,尤其是对VC/PE投资领域,期待自贸区和央行等机构后续尽快推出各项细则,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强有力支持。

  定增投资热,喜忧参半

  2013年,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PIPE)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亮点。无论是KKR投资海尔、IDG投资全聚德的经典案例,还是在内地和香港定增市场频频出现的内地投资机构的身影,一时间定增投资成为机构投资的焦点话题。PIPE投资获得诸多机构的热捧,不仅仅出于对中国经济以及优秀企业发展前景的肯定,还得益于基金大型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以及当前投资环境的挤压。近年来,超大型基金的募集越来越频繁,针对数亿及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诉求,原先针对未上市公司的少量股权投资已不适用,PIPE投资成为少数不错的选择对象之一。此外,投资机构面临退出乏力和一级市场投资谨慎的双重选择,PIPE成为多元化的一种选择。

  毕马威入市,产业延伸

  2013年11月,毕马威透露将发布首只自营投资基金——毕马威资本,该基金将投资数据和分析行业。作为全新的自营投资基金,毕马威资本将进行全球化投资。此次探索尝试预示着金融服务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未来投资市场的角色划分将不再保持经纬分明的格局,在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主业优势延伸产业链也是不错的尝试。内地和君由咨询向投资的跨越也是典型案例。但如何最大化内部业务协同作用以及在母体大环境下解决投资团队薪酬体制仍是难以跨越的难题。

  家化争斗热,利益纠缠

  2013年9月17日晚间,上海家化发布公告称,董事长葛文耀提出,因“年龄和健康关系”,申请退休;22日晚间,上海家化发布公告称,葛文耀辞职获批,独立董事张纯任代理董事长;11月15日,由平安信托推荐的候选人谢文坚通过上海家化董事会投票,成为上海家化新任董事长。上海家化集团和平安信托的联姻是资本与产业合作的代表性案例,家化掌门人的更迭核心在于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平安信托分歧的激化。在双方联姻过程中,上海家化期待平安兑现70亿元资金投入的承诺并提供科学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实现产业链扩张,平安信托期待的是通过输出管理协助家化快速升值,达到高额股权投资回报的目的。在未来股权投资市场中,大比例投资和控股型投资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投后管理过程中将面临如何处理投资机构和公司管理团队关系的挑战。  (作者宋绍奎 为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