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追尾后移动现场被判担全责 教你正确处置事故现场

04.12.2013  11:56

注意了,机动车撞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车主如果未采取任何措施保护现场将担全责。2日,南昌市西湖区法院一审审结了此类案件,一辆的士深夜追尾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哥移动现场,最终被判担全责。

移动现场被判负全责,原来不是说轻微事故赖着不走导致堵车,要处罚200元并扣6分吗?到底是移动现场还是不移动现场啊?”闻听移动现场要负全责,许多车主朋友开始犯迷糊。发生交通事故后,什么情况下移动现场才符合要求?什么情况下不能移动现场?处置现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记者3日采访了交警、律师等相关人士,为车主朋友们答疑解惑。

案例

的哥撞人后移动现场被判担全责

今年8月1日23时许,的哥何水(化名)驾驶小车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大道火炬路行驶,因没保持安全车距及控制车速,与桶装水配送师傅刘力(化名)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发生追尾,两车受损,刘力受伤住院。后来何水移动了现场,把小车停靠路边。经交警部门认定,何水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发后,刘力留院观察治疗7天。案件显示,肇事车的车主为出租车公司,该车辆由何水实际承包经营,何水为实际车主,车子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险,因保险公司位于西湖区,故该案由西湖区法院受理。

12月2日,西湖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院审理认为,何水驾驶机动车未注意安全行驶且在事故发生后移动现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由此所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依法应当由何水承担。出租车公司虽为事故车辆的登记车主,在本案中无过错,可不承担赔偿责任。最终,刘力获得保险公司、何水两方赔偿款共计11000余元。

法院判决何水承担全责是基于交警部门所做的责任鉴定结果。本次事故发生后,被告何水移动了现场,把小车停靠路边,致使责任无法判定,由此所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依法应当由其承担。”江西华兴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硕友解释道。

徐硕友说,机动车撞非机动车或行人,非机动车车主和行人都属于弱者。如果一旦出现机动车车主未采取任何措施保护现场的情形,一般情况下机动车车主要负全责。如果是两辆机动车追尾碰撞或相撞,两名车主就不存在强者和弱者之分,如果有一方未按规定移动了现场,责任划分要视具体情况来做处理,但未按规定移动现场者肯定要负一部分责任。

记者采访了解到,徐硕友接手过数起移动现场的交通事故纠纷案,移动现场者均为机动车车主,受害人均为弱者,判决结果都以机动车车主负全责(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告终。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