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江西省上市公司发展及税收情况分析

20.03.2015  23:22

一个区域的上市公司状况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通过调查江西省上市公司经济和税源的分布、规模、结构等状况,采用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江西省上市公司发展的“短板”,分析了其税收情况,提出了促进江西省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和提高税收贡献的对策。

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典范。近20年来,江西上市公司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筹集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税收稳定增长的中坚力量。

从1993年江西第一股“赣江铃”在深证主板IPO发行起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境内、境外上市的赣企已有44户,其中沪深证券A股“江西板块”实际上有31户,在香港和国外上市的分别有8户和5户。

按主营业务行业分类,江西上市公司中机电与设备制造有10户,金属冶炼与加工有7户,生物与医药有5户,非金属制造各4户,房地产业3户,其他各行业户数较少。其中工业35户,占81.4%。

2013年,江西上市公司共纳税135.2亿元,其中在赣纳税120.7亿元、比重为89.3%,占全省税收总额的6.2%;在赣缴纳国税83.4亿元、占上市公司在赣纳税额的69.1%;在赣缴基金费3.4亿元,占上市公司税费总额的2.7%。第一大税源行业是冶金加工,在赣纳税56.0亿元、比重达46.4%;第一大税源地是南昌,纳税50.4亿元、比重达41.8%。

经济税收发展有喜有忧

——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一是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江西上市公司户数已达44户,比2010年增加10户;营业收入总额达370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3%。其中跻身世界500强的有1户(江西铜业),进入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的有7户,比2011年增加3户。二是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2013年营业收入总额增速快速下滑,分别为32.0%、13.0%和8.0%;利润总额增速“V”形反转,分别为-15.5%、-27.0%和24.0%;资产总额增幅逐年收窄,分别增长8.5%、5.0%和1.8%。

——传统产业税收占比高,新兴产业税收增长快。传统产业是江西上市公司的支柱,2013年经营规模前4位的营业收入就达2481亿元、比重达67.0%,纳税前10位公司中,传统产业有9户,纳税92.8亿元,比重达70.5%。但上市公司中的冶金、钢材、煤炭和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多属产能过剩行业,近几年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发展压力增大。

新兴产业的发展充满活力,大多数已涉足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 年,新兴产业8户主要公司在赣纳税比重达19.4%,比2010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利润率分别达83.3%、25.2%和10.8%,分别高出其他35户25个、3.9个和7.7个百分点;纳税额增长434.8%、高出其他35户404.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税收效益十分突出。

——税收效益逐年回落,与区域经济税收不相称。上市公司税收下行速度远快于其营业收入、全省地区产值和全省税收的下行速度。近3年,江西全省税收分别增长38.7%、14.9%和15.8%,同期上市公司税收增长分别为40.9%、11.6%和-2.3%,出现连续大幅回落。尤其是2013年所缴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分别减收2.3亿元和4.4亿元,分别下降54.8%和11.1%。

——区域发展前景广阔,税收贡献潜力可观。一是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创造了良好机遇。《江西省“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提出5年投资总额将超4万亿元,目前已公布第一批总投资6000亿元的200个重点项目,其中百亿元以上的就有10项。二是新兴产业强势兴起增添了发展动力。2013年81家央企入赣合作项目93个,金额达2200亿元,拉开了新兴产业新一轮发展大幕;新修编的《江西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总投资近6000亿元,涉及885个重点项目,将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2014年江西发展升级香港投资合作会签约85项,金额达97.7亿美元,进一步对接了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必将成为税收新的“聚宝盆”。三是优势项目已成为税收的“摇钱树”。近3年拥有高新技术和政策扶持项目的上市公司都实现较快增长,一大批优势新兴项目已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

整体税收效益有待提升

作为欠发达地区,江西企业上市进程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江西省上市公司的税收贡献水平。具体表现为。

——上市企业太少。具体表现为户数少、上市率低和“龙头”少。目前,江西优势项目储备仍显不足,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太少。

——企业规模较小。一是营业收入总额较小。2013年江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单户达千亿元的仅1户,在100亿元~500亿元之间的仅7户,100亿元以下的35户。规模大、支撑强、纳税多的“航母”级国际化大企业只有极少数。二是资产和利润总额小。2013年全省A股31户资产总额仅2910亿元,全部44户利润总额仅为147.5亿元,其中单户利润超10亿元的只有3户,利润在1亿元以下的有22户、占51.2%。

——产业结构欠佳。2013年,江西地区产值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1.4∶53.5∶35.1,但上市公司三次产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产”A股缺,拥有发展农林牧渔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的江西,仅有1户香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二产”比重高,其上市公司有36户、比重达81.8%,营业收入、利润和在赣纳税的总额分别为3378.5亿元、93亿元和94亿元,比重分别高达91.3%、63.1%和77.9%,且以矿产资源(13户)和机电设备(10户)工业为主。“三产”比重低,上市公司有7户,营业收入、在赣纳税的总额分别为322.6亿元和26.6亿元,比重分别为8.7%和22.1%,且主要来自个别大公司的突出贡献,在现代金融、旅游、物流、环保、科教和网络软件服务等重要领域仍属“空白”。

——经济效益偏低。一是总体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传统支柱产业需求不景气,2013年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比201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有10户上市公司发生亏损,其中大多数为传统产业。二是新兴产业效益好但比重低。2013年占比1.9%的8户主要新兴产业创造了30.7%的利润和19.4%的税收,税收增长率达434.8%,但其起步晚,经济总量仅占11.3%,目前尚不具主力支撑地位。

——政策利用不足。一方面,政府对高新技术、涉农、节能环保、民生工程、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都实行财政、税收、信贷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对成功上市、上市后再融资和研发创新等都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江西上市公司中涉足政策优惠的领域较少,政策利用的空白较多。主要因一些部门协调不畅、优惠政策门槛较高,有的财政补助、税收减免和信贷优惠“看得见够不着”,以致不少上市公司资金严重贫血,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艰难。先后有3户被外省企业借“”兼并上市并迁出江西。准备上市的公司在创业板、中小板面前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金融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要加快江西上市公司发展,增强其税收贡献水平,根本途径是要充分用好资本市场和现有政策,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具体建议包括: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支持上市企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上市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