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盲人录取难关,兑现教育公平承诺
原标题:突破盲人录取难关,兑现教育公平承诺
李莹,一位20岁的女孩,因初二时被查出青光眼晚期,成了一位盲人。为了继续学习,她独自到青岛盲校完成高中学业。今年,她通过高校的“残障单招”考试,已确定被山东滨州医学院录取,即将迎来崭新的大学生活。大学4年后,李莹还想考研,希望社会和政府能给予盲人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机会。(7月3日《当代生活报》)
李莹的故事无疑很励志,结果也算皆大欢喜,但并不是所有盲人都有她这般运气。盲人学生面临的教育困境令人担忧。
我国盲人争取普通高考的权利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盲人主要通过参加高校的“残障单招”考试来争取上大学的机会。虽然我国在2008年已出台法律明确规定要保障盲人参加各类考试的权利,但是直到2014年我国才真正实现盲人高考,且当年只有一位盲人考生参加高考。今年,我国已有8个省份有盲人参加高考。随着教育部和残联下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盲人参加高考将成为常态。
盲人取得了参加普通高考的权利,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巨大进步。随着越来越多的盲人参加高考,盲人的公平录取问题也被摆上台面——很多高校不招收盲人学生。盲人考生们发现,他们好不容易闯过了高考的难关,却还是只能在高校门前徘徊,始终跨不进大学的校门。
观念认知偏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教育部门和高校对盲人权益的重视不够。盲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也想要上学,也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追求。高校接收盲人学生所需要的软硬件投入确实较大,但这不应该成为盲人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的借口。如果教育部门和高校不着手处理盲人的公平录取问题,那么,“教育公平”也就仅仅只是句可有可无的口号。
其次,盲人的能力被低估了。技术发展进步至今,盲人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李莹看来,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和过去的盲人不一样了。她可以使用装了语音系统的手机来接听电话、收发短信,自主地在微信上与人聊天,还可以使用电脑,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既然这样,高校何不也与时俱进,在充分考量盲人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放开专业的限制,让盲人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专业。
从近两年出台的各种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和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盲人权益。对于盲人而言,他们读书生活或许要比普通人更辛苦,但如果他们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的话,社会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笔者认为,社会对盲人权益的保障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
文/梁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