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日记者节 分享白岩松敬一丹等记者的作品与人生
编者按: 11月8日是立冬,也是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记者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历史见证人,时代记录者;他们用手中的笔、镜头或话筒如实反映社会现实、事件真相。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一同分享他们的书与人生,在寒冷的冬天,感受一颗颗火热的心。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资料图)
相对于简单而机械的事实而言,人脑海中的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其实更接近事实真相。令我着迷,念念不忘的也恰恰正是这些情感的演变历程,以及从人们在谈及这些情感时无意中表露出来的某些事实。我尝试着去寻找这些情感,然后把它们收集起来,加以保护。——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ksijevitj )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详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幸存者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白俄罗斯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1948年出生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阿列克谢耶维奇并非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来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历、机密档案以及从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这样的创作远远超出技术性文献的意义。她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人,探索人的心灵是她与其他作家的区别之一。她成功地表现了一代人的茫然和恐慌,其作品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阿列克谢耶维奇用3年时间采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幸存者们,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现场摄影师,有教师、医生、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历史学家、科学家,还有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不可或缺的作品,并籍此期盼同样的灾难不再重演。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封面(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