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读懂农民市民化成本这本账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报告》测算表明,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转移的公共成本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中国农业信息网 3月18日)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以人口为核心的城镇化,一改以往的土地城镇化、规模城镇化的旧有认知。此次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报告》,无疑对于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提了一个醒,为各地政府、农民及相关组织全面了解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也提出了系列问题,尤待各方探索完善。
3月16日,在福建福州仓山区盖山镇某村一处农民工租住点发生一起火灾,火灾造成一名三岁男童死亡。而事故的背后,是这些农民工住宿条件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诸多问题,虽是个案,却把农民城市化的成本,以真实刺眼的事实呈现在各方面前。
农民市民化,重点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在进城农民基本实现就业的背景下,农民希望在城市有自己的住房成为农民的心结。《报告》中指出,农民市民化,需要一次性支付10万元左右的购房成本。这占据了农民市民化成本的七成多,因此,实现农民市民化,降低农民市民化成本,有赖于建立完善住房供需机制,建构起以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商品住房在内的多重住房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留下来、住下来、住的安全,这应该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各种自然资源、政策资源都要围绕人的城镇化来展开,对以往城乡二元化的制度是一个挑战。以农民工子女教育为例,根据实际情况,各个城市教育体系能够容纳农民工子女的比例并不相同,有些城市可能是80%-70%,其余的还是在农民工子弟学校里。倘若不是因为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福建福州环卫工的3岁儿子在幼儿园里,也可能逃脱被烧死的厄运。
当然,城镇化的进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既需要各级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也需要农民自身承担部分成本。但最大限度的减轻农民成本、明确政府责任尤其必要。这就需要通过对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在乡村拥有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与城市(城镇)资源进行有序对接,使各种资源能够与进城的农民同步转变,确保农民能够进城,且无后顾之忧。
城镇化是挑战,需要的各级政府对城镇化的切实关注和持续投入,需要破除功利心态,不能简单地把城镇化看作是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最终要让城镇化的农民受益;更是一个机遇,使将带来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开放,最大限度的激活市民化了的农民积极性,带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