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为何接连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题?

20.09.2015  06:33

  20天,7大本,两次摆上国务院常务会议事桌,直接呈送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以及部长们。什么材料有如此份量?答案是:第三方评估报告。

  8月26日和9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场议题分别都是听取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的汇报。

  7大项政策,透露出近期李克强总理最关心什么,国务院施政更看重什么。8家机构,都属于国内重要“智库”。这里面蕴含的信号,不言而喻。

  9月16日提交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别是:全国工商联关于“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关于区域协同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北京大学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8月26日提交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别是:中国科协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李克强高度重视第三方评估这项工作。8月26日常务会上,他说:“花这么大人力,决不能让评估报告束之高阁。这三大厚本,希望大家领回去,各自对号入座,查找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主要部委要对其中的重点问题召开部务会专题研究落实,落实结果要向国务院反馈!

  9月16日他又说道:“我代表国务院对第三方评估几个机构表示感谢!你们的报告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作用非常特殊。”同时也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对于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立即整改,年底之前要就整改结果向国务院汇报。

  由8家权威机构做出的这7份第三方评估报告,相比于政府系统自身的督查,相对更为独立,指出问题也更少修饰,不玩“文字游戏”。总理评价它们,“没经过地方和部门”,“讲得很实在”、“很真实”。

  第三方评估的目的重在督促“政策落地”。这也是李克强近一年来重点督办的事项。往往政府自查时,认为部门发文就算“落实”了,因而统计出各地对中央政策措施的落实比例普遍比较高。而第三方评估则更看重实际效果,所以对“落实”情况抠得也就更严。

  通过这些第三方评估报告,国务院也掌握了更真实的“一手材料”,因而抓落实也就更有针对性。总理指出其中“关键”是:怎样把评估的结果吃透,让这些成果进一步变成各地方、各部门的行动。

  可以预期的是,第三方评估这一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地助力各级政府提高行政效能。

  新京报特约记者 常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