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谭震林在苏中七战七捷 曾粉碎敌人清剿计划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叫嚣要在三到六个月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
苏中解放区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一线隔江相望。中原解放军突围后,何应钦、白崇禧、汤恩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制订了作战计划,准备渡江北进,消灭苏中解放区。
当时,汤恩伯指挥15个旅约12万人大举进犯苏皖解放区,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苏中解放区,而我苏中战斗部队的总兵力只有19个团约3万人。汤恩伯自恃兵力数倍于我,且全副美式装备,扬言“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谭震林指挥我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六师和第七、第十纵队,在苏中(江苏省中部沿江地区)同国民党军作战。他们集中优势兵力,连续取得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黄路等七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6个半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计5万余人,歼灭敌人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的近2倍。而这场战斗,也以“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场大规模作战的胜利”而载入史册。
在首战宣家堡和泰兴的战斗中,粟裕动用了15个团25000人,从7月13日起到14日的两天战斗中,歼敌3000人,并首创了我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
宣泰战役后,国民党调集10万人增援,企图东西合击,进占如皋。针对敌人的进犯,从7月17日开始到22日,粟裕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在如皋地区歼灭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部、二十六旅大部,消灭敌人1万人,俘敌6000余人。
担任海安运动防御战的我第七纵队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以3000多兵力阻击5万多蒋军的轮番进攻,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杀伤敌人3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比1的纪录。华中野战军主动撤离海安后,国民党军却误认为解放军全面溃退,因此大肆分兵,企图攫取如皋、海安整个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粟裕、谭震林决心攻占李堡等据点。战斗于8月10日打响,至11日下午结束,前后不到20个小时,共歼敌1个半旅,俘虏和毙伤敌8000余人。
李堡一战,粉碎了敌人全面“清剿”的计划,国民党军将大部队调置于海安、如皋、泰州等重点地区,用6个大队和国民党军第二十六旅一个营放在丁堰、林梓“后方地区”。21日夜间,粟、谭率领3万人深入敌后,以一部袭击海安并佯攻黄桥,集中主力向丁堰、林梓实力较弱的敌守军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于8月22日歼灭5个交警大队和国民党地方武装50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美国援蒋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夺取丁堰、林梓,使如皋的国民党军如坐针毡,急忙调动其九十九旅由黄桥增援如皋。粟、谭以大部队投入如皋、黄桥公路的战斗。战斗从8月25日发起至31日结束,历时6天,共歼敌1.7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新纪录。
七战七捷的最后一仗,是邵伯保卫战。由扬州北进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于8月23日分三路向邵北地区猛攻。华中野战军顽强阻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整编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听到粟、谭在如黄公路全歼国民党九十九旅后,担心侧翼遭到夹击,急忙撤回扬州,遂于8月26日撤退。华中野战军成功取得了邵伯保卫战的胜利。
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为题,致电各野战军首长,对粟裕、谭震林提出表扬:
我粟谭军从午元(7月13日)至未感(8月27日)一个半月内,作战六次歼敌六个半旅及交通总队五千,造成辉煌战果。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只表扬“六次歼敌”,是因为毛泽东在写这个电报时,尚未收到华中野战军第七捷———邵伯保卫战胜利的消息。
贾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