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28.12.2016  18:35

 (江西广播网12月28日)  脱贫攻坚是当前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今年我省超额完成脱贫任务,预计有80万人脱贫,有500个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绩来之不易。特别报道《开局这一年》今天播出《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江西台记者龚小娟、通讯员李兴满、王重楷采写。

赣州市龙南县程龙镇程龙村贫困户蔡立群曾种有5亩脐橙,但去年受黄龙病的影响,不少脐橙树坏死绝收,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就贫困的他一筹莫展。今年,龙南农商银行在对贫困户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给他一笔3年免息的5万元的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帮助他家在另一块林地重新种植脐橙。贫困户蔡立群:(出录音)“我们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就更有信心脱贫致富了。
推进精准扶贫,因人因地施策。”今年我省加大各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渠道。同时对贫困家庭进行就业创业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山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提前“摘帽”。
在吉安市万安县东村,万安协讯电子公司在这里兴办了一个电子原件组装点,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车间,通过技术扶贫,它可解决了村里24户贫困户的工作难题。贫困户郭九花:(出录音)“在组装点里做,做得熟了就拿回家做,赚点生活费,一天做了三四十块钱。
赣州市宁都县则通过积极融入互联网+战略,设立了160多个农村电商网点,开办电商培训班70期,辐射带动贫困群众2200多人,人均增收2600元。大沽乡垄下村是当地有名的山区贫困村,全村有两万六千多亩竹林。入冬以来,卖冬笋成了村民的一项主要收入。以往的冬笋只能拿到乡里集市卖,销量小,价格也不高。如今,借助电商平台,原来不起眼的山货卖“”了。大沽乡垄下村电商网店负责人刘芳:(出录音)“通过电商平台,我们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一个月的销售量大概4万元左右,村民的收入也就提高了。
制度是脱贫工作的根本保证,今年我省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得益于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我省今年特别作出规定,贫困县党政正职除领导班子换届和特殊情况必须调整外,原则上在贫困县摘帽前不得调整岗位。这在全省形成了明确的导向作用。
省扶贫办副主任饶振华表示,明年我省将继续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推进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全国扶贫攻坚样板区。(出录音)“紧盯2018年全面脱贫的总要求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瞄准25个贫困县、2900个贫困村、200万贫困人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