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区”新余下村村民的美丽家园梦

30.07.2014  13:33

     住多层“洋房” 游“私家”泳池

    下村村民的美丽家园梦

    炎炎夏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渝水区下村集镇旁的下村村,只见村西头一口面积约千余平方米的游泳池内碧波荡漾,人头攒动,老人小孩正在水中嬉戏,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这是农村的景象。而在村口,一块新树起的“新村”效果图同样吸引记者的目光。效果图上,5栋6层住宅楼排列有序,道路、绿化、安防应有尽有,俨然是一座城里的高档小区。下村村总支书记吴茂生自豪地告诉记者:“游泳池是村里投资建设的,免费供村民使用。村口的规划图是我们即将开工的村民‘精品小区’。

     村民有了“私家”泳池

    农村建游泳池,这在我省还不多见,下村是首个。谈起建设游泳池的初衷,吴茂生介绍说,下村村委人口约2800人,其中留守儿童将近300名,每年暑假,孩子们喜欢结伴去水库、河里游泳,由于缺乏大人照看,难免发生溺亡事故,给家庭带来灾难,也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因此村委合计,建设一座现代化游泳池供村民使用,既可减少溺亡事故,又可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2013年7月1日,一座由村委投资11万余元、按标准设计建造的露天游泳池在风景秀美的村西头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为保障游泳池用水安全,村委特意从500多米远的山上引来山泉水,并花费5万元铺设600米长的水循环管道,由专人对池水进行定期更换、消毒。村里除了组织老党员对游泳池进行义务巡防外,每天还安排4名村民轮流值守,确保池中人员安全。“自从村里建了游泳池,再也没有发生溺亡事故。游泳池排出的水,还可以引入灌溉农田,一举两得。”吴茂生说。  游泳池大受村民欢迎,入夏以来,每天都有三四百人下池戏水,消暑避夏,甚至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和城里人前来“体验一把”。

    家住3公里之外花鼓山的胡女士就经常骑着电动车带着8岁的儿子来这里游泳,她说:“周围也只有下村村委有游泳池,小孩子夏天喜欢玩水,我们家长要上班没时间照看,这里又免费又安全,放心多了。

     精品小区”承载新希冀

    “建游泳池只是村民的一个小愿望,我们后面还有大动作。”吴茂生把记者一行领到村东头,这里和楼房节毗、村容整洁、绿树婆娑的村西头比,判若两重天,到处是低矮破旧的老屋,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一些村民正在拆除旧房,乱砖碎瓦随意堆在路边。

    吴茂生指着那些摇摇欲坠的老屋说:“这些房子基本没人住了,留下来的也多是老人和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家庭,住着很不安全。拆除之后,我们将在这里建设农民‘精品小区’,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据介绍,下村由园下、大水桥、新屋3个连片村小组组成,共有194户900多人,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建房用地一直是个难题,若按农村传统一家一户独门独栋建房模式,许多村民的建房愿望一时无法实现,只能一家老少窝居在几十平方米的瓦房里。为满足村民的建房愿望,做到既符合规划,又节约土地,村委决定打破传统模式,在拆除老屋的基础上建设5栋6层高楼住宅小区,每套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加一个28平方米的储藏室,共180套,参照城市小区建设模式配套建设绿化带、小区道路、围墙、电子监控、门卫房等设施,小区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将公开聘请物业公司负责管理。按计划,“精品小区”将分5期力争在5年内全部建成。第一期示范工程将于今年9月开工,预计明年6月完工,建设36套,目前已有45户村民报了名。

    50岁的村民董水金是第一个报名的,村里建设“精品小区”让他们全家看到了希望。董水金说,他们全家几十年挤在一间30m2陈旧、简陋的平房里,村里一直没有地批给他建新房,“儿子之前因为没有像样的婚房,谈了几个对象都吹了,现在好了,等房子建好了,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住‘洋房’了,只等儿媳妇进门了。”看着村口小区的规划图,董水金眼里充满了期盼。(新余新闻网7月29日讯 记者 蒋文锋 通讯员 刘萌 倪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