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血脉永传承 吉安市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纪实
肖辉迤 肖莉华 江西日报记者 邱 玥
吉安,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美誉,从这儿先后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吉安,又是一片红色沃土,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5万余名、开国将军达147位,伟大的井冈山创造了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
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吉安,如何唤醒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发展?“文化不能失忆,不能停留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应该以物化的形式让人直接感知和触摸,从而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并应该向何处去。”吉安市委书记王萍娓娓道出了吉安的答案。
承续庐陵文脉 固守心灵家园
在吉安城北的国家4A级景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内,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跃然眼前。工匠的巧夺天工,令临时泄洪的滩涂化身为璀璨文化的鲜活样本,斑斓的农耕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科举文化等极具吉安特色的文化元素尽汇园中。
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留住“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根脉,吉安走出了一条“种植”、延续、传承,让古韵与新风交融并存之路。3.1亿元抢救建设吉州窑古遗址公园,让熄灭了数百年的炉火熊熊燃起,当年盛景得以重现;启动江南四大古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修缮工程,恢复清代的书院建制,延续了千年的朗朗书声犹在耳边……尘封多年的珍贵古迹遗迹,重新焕发生命力。
古村,庐陵文化的源头,虽历千年沧桑,依然守望独特的文化密码和历史记忆。当地古村落90%属清代以前兴建。秉承规划先行、保护为重,吉安的古村保护已融入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中。如今,渼陂等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7个中国传统村落,像颗颗明珠散布于这块土地。
“吉安从历史文脉中找到了吉安的根,从人文精神中找到了吉安的魂,从自然山水中塑造出了吉安的形,也从丰富的古村落和淳朴的民俗民风中彰显出了吉安的韵。”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称。
弘扬井冈精神 铸就精神高地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很重要的一条,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6月14日,江西干部学院(黄洋界宾馆)大会议室,86岁高龄、被誉为“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的毛秉华精神抖擞,正在向来自内蒙古人大、呼和浩特政协、东莞市委党校、珠海开发区的120多名党员干部讲述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看一场红色展览,听一堂传统教育课,走一段红军小路,向革命先烈献一次花圈,吃一顿红军套餐,学唱一首红军歌谣”,吉安市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设计出体验式教学模式,专题讲课、现场互动教学等10多种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
全市新提任县级干部、后备干部、新录用公务员、新选聘大学生村干部以及新党员参加井冈山红色培训,接受精神洗礼,成为必修课,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正成为吉安人民提神振气的“营养”。
红色文化引领,牢固了干部信念,端正了风气,铸造了吉安人民自己的精神家园。“崇文、正气、开放、图强”的吉安城市精神,凝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从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曾建,全国道德模范刘发英,到“感动吉安人物”、“吉安道德模范”、“吉安好人”草根英雄的涌现,推凡人善举、奖平民英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了吉安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感受文化精髓 共享文明成果
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一大批文化公共设施拔地而起。“近些年,吉安文化事业投入最多,除了高标准建设文化项目,还注重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新模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庐琦如是说。“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这些我爱看的曲目,原来只能在电视里看看,如今家门口也看得到了!”“五一”期间,从深圳返家的胡英大感意外。而这,缘于吉安市文化艺术中心托管给保利集团,每年带来的100多场高质量的饕餮盛宴。高大上的剧场环境、一流的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的确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高雅艺术带给人如入殿堂般不一样的身心熏陶和享受。
近年来,吉安走出一条敢闯敢试的文化体制改革新路,将市采茶歌舞剧院转企改制,并与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联盟互动,创作出的大型情景主题歌舞《记忆庐陵》活态再现璀璨文化。
敢闯敢试的新风也刮向旅游产业,井冈山、青原山、武功山和赣江旅游互动发展的“三山一江”战略,在较高起点上重构文化产业,着力包装打造了吉州窑陶瓷工艺品、青铜工艺品、万安农民画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
如今,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革命历史的吉安,古老文明光彩依然,现代文明气息扑面;文化与产业比翼齐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文明城提名城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纷纷落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