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体制创新,探索生态先行

04.11.2015  19:44

系列报道《生态江西渐入佳境》今天请听第二篇《体制创新,探索生态先行》,由江西台记者龚小娟、通讯员周亮报道:
走进武宁县西海湾湿地公园,小桥流水、花木葱茏的美景让人陶醉。65岁的居民周国顺高兴地说,以前的臭水沟现在变得美如画:
(录音)“散步啊、跳舞啊,都喜欢,生态环境比5年前好多了,水是第一流最好的。
今年武宁县还入选“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小城”。这其中武宁推行的生态考核制度构建起了顶层设计。他们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两条“高压线”,把河湖采砂、粗放采矿、污水治理等“九项整治”工作,纳入全县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实行政绩督查制和行政问责制,使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武宁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敏:
(录音)“考核的目标、细则制定得很细,5大块、30多条,考评的时候,就逐一的打分。如果分打得高,在第二年全县三干会两会上进行表彰,最后一名黄牌警告。
生态先行,步调能否一致,关键看“指挥棒”,为策应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今年我省修改完善了市县科学发展考核评价实施意见,让可持续的发展的步伐整齐的在一条道路上迈进。
同时,为了让更多百姓直接在生态保护中受益,今年我省提高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首次发放了湿地生态补偿,制定加大了省级财政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办法,规划总面积为6273平方千米的《江西东江源生态保护补偿规划》也已通过专家论证,有望实施。赣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朱万玉:
(录音)“已经报到国家了,呼吁尽快批复。要明确补偿标准,中央出一部分、广东出一部分,省里财政出些,市里出些。
制度是先导、创新促发展。围绕构建绿色体制,促进绿色发展。我省正在探索健立生态红线、水资源管理等相关制度,针对“五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河长制”刚刚开始实施。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认为,“河长制”将有效克服以前多头管理,权责不分的弊端,具有全国意义:
(录音)“对辖区范围内河流实行河长制管理,实行责任考核,强化协调机制和督查职能,形成政府抓总、上下联动、部门合作、乡镇配合、合力共建的保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