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一把手”会让巡视更有效
今年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即将启幕,10个巡视组将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巡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23日在部署会上要求,此轮巡视“要不断探索创新,强化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10月24日《新京报》)
第二轮巡视突出对“一把手”监督,“下沉一级”找问题,抓到了点子上,可以大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此举不仅进一步彰显出中央持之以恒既扑“苍蝇”也打“老虎”的反腐决心,传递出规范权力运行、净化官场秩序,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意义,同时顺应了民众的热切期盼。
“一把手”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对出台决策和执行决策都起着关键作用,权力、地位及影响都较大,因此也极易成为被腐蚀的对象。近年来,虽然我们的反腐倡廉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在不断健全,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但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依然频频“出事”,一“出事”就触目惊心,必是巨腐无疑。不仅如此,“一把手”腐败往往还会污染一个单位或地方的社会风气。
过往众多案例表明,权力过度集中、监督主体缺失、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是造成对“一把手”监督不够的主要原因。“一把手”违规用人、违规用权、违规决策、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违规收受各种礼金“红包”,都是“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使人腐败”结下的畸形果子。当“一把手”成了财务上的“一支笔”,用人上的“一言堂”,事务上的“一人定”,“出事”是迟早的事,“不出事”才是咄咄怪事。
一位反腐专家说得好,管好“一把手”,反腐就成功了一多半。在我看来,第二轮巡视紧盯“一把手”,不仅是反腐的需要,也是对领导干部的爱护。反腐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让腐败者无从下手”的制度,做好“下回分解”文章,而不是等到“一把手”出了问题才一把“撸下”了事。目前,我们对“一把手”的监督和权力制约已不缺制度,缺的是动真来硬的勇气和执行力度。如何让各项直指“一把手”腐败的预防制度刚性、可行而管用,远比把他们“扳倒”更重要。
“下沉一级”找问题,可说是本轮巡视最具杀伤力的“工具”。因体制问题,以前发现的不少省部级干部腐败案件,都是在其之前的任职或者任下一个职务的时候发生的。把关口前移一下,对省部级高官“下沉一级”给予重点巡视和检查,可以有效查找“病根”,解决“带病提拔”痼疾,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足够的震慑力。这样的巡视如果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把手”想腐败势必会难上加难。(高福生)
(中新网江西新闻10月27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