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清朝时已采用无烟供暖 燃料标准各异

21.11.2013  18:13

  原标题:紫禁城清朝时已采用无烟供暖 因怕烧火熏黑房子

  核心提示:也许会有人生出疑问:冬天平房生煤球炉子肯定是一家生火,满院子冒烟。据史料记载,清朝的供暖燃料标准:清朝的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5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一天就是几千斤的供暖燃料。这样一来,紫禁城岂不是天天烟熏火燎?不过,对于这一点你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当年紫禁城烧火供暖用的可都是无烟燃料——木炭。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苏海涛,原题:《紫禁城清朝时已采用无烟供暖 因怕烧火熏黑房子

  不知不觉又到了供暖季。前些年北京胡同四合院里都进行了煤改电,告别了蜂窝煤生炉子的日子,为了城市环保都变成了无烟供暖。其实,无烟供暖早在几百年前的紫禁城里就实现了。

  冬天,皇帝一家老小猫在紫禁城里过冬。如果你到故宫参观、游览过,你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无论是书房、卧室还是会议室,都看不见取暖设备的踪影。其实,那时的取暖设备已经相当先进了,就藏在屋内暖阁的墙里。所谓暖阁,指的就是大殿里的套间。这些暖阁的墙都是空心的夹墙。在脚下的地砖下面,挖出了“火道”,一直通到屋外廊子底下一个3尺多深的炉子。一到冬天,炉子生火,热气就会源源不断顺着火道和夹墙温暖整间大殿。说白了,这就相当于今天许多家庭里安装的地暖供热设备。

  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诗中,详细地记述了紫禁城冬季的“供暖”情况以及亲身感受。诗曰:“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道光皇帝也赋诗一首对紫禁城供暖设备的精妙予以赞美:“花砖细布擅奇功,暗热松针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

  也许会有人生出疑问:冬天平房生煤球炉子肯定是一家生火,满院子冒烟。据史料记载,清朝的供暖燃料标准:清朝的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5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一天就是几千斤的供暖燃料。这样一来,紫禁城岂不是天天烟熏火燎?不过,对于这一点你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当年紫禁城烧火供暖用的可都是无烟燃料——木炭。

  当时,专供皇家木炭的地方就在今天北京西城区西四北大街路东一个叫大红罗厂的地方。更准确地说,这里是皇家木炭的包装厂兼库房。每年入冬之前,大红罗厂都要从外地十几家炭厂收集木炭。那时,皇家的御用木炭都是用河北易州的上好硬木烧出来的。昂贵的硬木烧出来的木炭,真是“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烧的时间长还环保不冒烟。

  等到快要入冬的时候,大红罗厂把收集上来的木炭经过层层筛选,把奇形怪状的择出去,剩下的锯成一尺长三寸粗的标准碳段,然后封筐运到紫禁城里。

  不过,这在现代人看来不知道提前了多少年的低碳无烟供暖,对于当时的皇帝来说,并不是完全考虑空气污染烟熏火燎的,更害怕的是烧火生烟熏黑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