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村”的春天
春日雨霁,阳光抖落在蛤蟆岭上,这是瑞金市叶坪乡一个叫华屋的村子,17棵郁郁苍松挂着写有烈士名字的小木牌,绿树掩映着一座简朴的烈士纪念亭。透过松树林望去,岭下的新村越发靓丽,村前白色大棚铺展,春天使村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生机。这是瑞金振兴发展以来集中改造的一座“红军村”。
华屋小组43户家庭有42户烈属。清明快要来临,华屋村民正在筹备“公祭”。79岁的村民胡冬娣告诉记者,烈士林中有一块木牌写着“华质彬”的名字,华质彬烈士就是她的公公,她要在今年祭祖时告诉公公好消息,他们一家人在春节前搬进新居大团圆了。更令人高兴的是,如今习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有总书记的关心,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苏区时期的“扩红”运动,让红都瑞金出现众多“红军村”,偏远的华屋就有139名青年参加革命,其中106人参加长征。当年村里有17名青壮年,在参加红军前每人栽下一棵松树,后来他们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由于“先天”不足,华屋不“华”,大多数家庭几代人挤在狭小破旧的土坯房里。2012年下半年,华屋等一批红色村落被列为瑞金市首批土坯房改造示范点。
该市农工部干部告诉记者,瑞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把红色村落列为重点,不但全力“扩红”,而且努力“描红”,规划建设了大量红色文化主题建筑,让村民记住历史,相信未来。记者看到,实施土坯房改造后的华屋村民对新生活信心百倍,“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日子会越来越红火!”胡冬娣说。
工作队的红色情结
春意浓浓,在华屋300亩烟田里,勤劳的烟农抢抓时节,栽下一棵棵“黄金叶”……这个有名的红色村庄,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村民华小平告诉记者,村里土地流转给烟叶生产基地了,如今村民一边拿租金,一边拿工资,这全是驻村工作队给谋划的。“没有驻村工作队,华屋不可能变化这么大、这么快!”华小平说。
贫困村民建房资金不够怎么办?旧房拆了新房如何规划?安居之后如何乐业?农村振兴发展面临着一大堆问题。为让村民脱贫致富找到好“扶手”,瑞金为每个村派驻了工作队,工作队干部吃住在村里,成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的“操盘手”。
华屋驻村工作队队长杨锐,是家在红井边的干部。他来到村里后,被村落红色的历史和贫困的现状所震撼,立下誓言一定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完成烈士夙愿。为此,他安顿好重病母亲,自己一心进村开好户主会,千方百计帮村民筹集建房资金,找企业为村民拉来建筑材料……
理事会的红色基因
漂亮的休闲广场,硬化的进村道路,蜿蜒的后山游步道……每天徜徉在新村,华屋村民华丛海发自内心地高兴。他没想到退休在家,还能当上村民理事会会长,继续为乡亲出力,发挥余热。
理事会是每个村庄事业发展的“杠杆”。瑞金完善资金保障和干部引导措施后,着力探索农村发展推进机制,组建“两会一队”(村民理事会、乡贤促进会、施工互助队),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加快了土坯房改造进度。华丛海是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教师,家里新房2003年就建好了,但他主动加入理事会,天天驻在建设点,不管是旧房拆除、宅基地流转,还是纠纷调处、质量监管,总是亲力亲为。华丛海告诉记者,家里人开始不理解,他就说,作为红军后代,多为乡亲们出力办事,是最起码的遗传。
苏区溯源: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瑞金成为“赤色的首都”和全国苏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中国共产党在此进行了建国执政的伟大预演。从1929年2月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共存续五年零八个月。瑞金是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以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形成地和苏区精神、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主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