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摆渡人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收藏了一条配有竹篙、桨、橹的陈旧木船,这条船的主人叫李声仁,当年他就是摇着这条船和许多船工一道,连夜送红军紧急渡过于都河。请听报道《红军长征摆渡人》,采制江西台记者万芳、柯一航,赣州台记者李兴满。
金秋时节的于都河,平静的水面波光明净,三三两两的渔船急驰而过,麻利地撒网捕鱼。74岁的退休医生李明荣站在河边眺望远方,仿佛时空交错,看见了当年身形矫健的父亲李声仁。他向记者回忆起了当年红军与父亲那一次不寻常的对话。
(录音)“几个官兵面带笑容说,‘船老板,我们是工农红军,有个事要请你帮忙,今天晚上,我们要渡过河南岸去’。我父亲说,这是老百姓的队伍,所以他们就满口答应了,帮助他们渡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于都河畔集结,准备北上长征。当时在河石尾渡口驻扎的是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十三师,因为没有浮桥,战士们必须依靠船只渡过600米宽的河面。10月17号下午,正在渡口捕鱼的李声仁欣然接下了送红军过江的“差事”。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
(录音)“李声仁整个家族有20多条船只在那里,听到说打白狗子,他们就撑渡过去。小点的船坐七八个人,大点的船坐十五六个人。”
从下午五点多起,年仅18岁的李声仁和未婚妻一起摇着船,和其他20多户渔民来回运送红军过河。为防止敌人发现,李声仁等在摆渡时不打渔火,不打暗号,全靠经验来把控船只的方向,避开江中的险情。张小平:
(录音)“撑到半夜肚子饿了,就把米放到嘴巴里嚼,就着水吃,边撑船边吃生米,连续了两个晚上。1934年10月19号到20号,部队从那里渡过于都河。”
红军渡河不久,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于都。为躲避迫害,夜渡红军的渔民们不得不远走他乡,漂泊在江西泰和、万安、赣江十八滩一带。船工李声仁的儿子李明荣:
(录音)“父亲意识到他们会来报复,所以就顺江而下,到泰和、吉安,直到解放前夕才回来。(记者:您也是在船上出生的?)应该是的。”
如今,当年摆渡护送红军过河的船工都已离开人世,而于都人民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不会被忘记。船工李声仁的儿子李明荣:
(录音)“他们帮助红军,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了民族的解放,红军不怕牺牲、不怕流血。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作为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