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红涧碧纷烂漫——生态文明建设的“赣州实践”
陈洪明 江西日报记者 鄢朝晖
从崇义君子谷到石城八卦脑,从上犹陡水湖到宁都翠微峰,走过赣南山山水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有股春风荡漾在蓝天碧水之间,闪耀着红色的光芒,跳跃着生命的蓬勃。
城乡草木葱茏,山野满目苍翠。在全省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步伐中,赣州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精心编制环保“霓衣”,倾尽全力“养山护水”,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赣州实践”。
在探索中永葆一江清水
“为保住陡水湖一湖清水,以前政府建议库区餐饮经营者上岸,我第一个签了搬迁协议。”上犹县陡水湖景区一餐馆老板李祖彬回忆说。目前,南湖和陡水湖核心景区24家水上餐馆和89户渔民全部搬迁上岸,全县拆除网箱2000多只、网具3000多副。
事实上,上犹的做法只是赣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近年来,赣州市在保护生态环境征途上探索前行,编制了《赣州市国家重要水源地(赣江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在赣江及其支流共设置了42个监控断面进行例行监测,实施了流域生态修复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创新水源涵养林建设上,赣州规划建设了赣江、东江两江源头和17条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森林的蓄水保土能力。如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赣州市以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战略定位,紧扣保护生态公益林、改造低质低效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打造乡村生态风景林和推进林业平台建设“五条主线”,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筑强绿色崛起的根基。目前,全市共建有各类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100个,面积674万亩,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不断完善。
那山那水之间,一江清水向北流,滋润着赣鄱大地。
在实践中守护蓝天白云
在生态建设上做“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赣州市委、市政府紧扣“绿色崛起”这一主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赣南大地上的蓝天白云。
总投资180万元的工业锅炉“煤改气”项目是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建设的节能减排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后,企业由原来每年6000吨原煤使用量变为零原煤需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立竿见影。目前,赣县有20家企业完成“煤改气”,4家企业完成“煤改电”。
盛产钨矿、稀土的赣州,如何协调“吃山”与“护林”之间的矛盾,是谋求绿色发展必须破解的首要难题。为此,赣州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摸索出一条生态还原之路,全面推进稀土矿山治理和生态开发,一场“复绿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将呵护蓝天白云作为发展良知,赣州认真执行环评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环保设施建设关和污染排放监管关。去年,该市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5家,完成工业企业工程减排项目19个,完成农业源重点项目治污设施建设28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减排效益显著。同时,赣州在市中心城区划定了总面积62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燃煤锅炉淘汰力度,仅2014年全市淘汰燃煤锅炉9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158万辆。
蓝天白云之间,一缕清风掠过,舞出一片秀美风光。
在发展中留住美丽乡情
追寻着红色记忆,行走在瑞金市苏维埃大道上,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的景象。
“我们发现,如今在家乡创业更温馨。”苏维埃大道旁一苗木基地老板邹丙晨说。《若干意见》实施后,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发家致富。
为留住红色故都美丽乡情,瑞金把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引进新品种,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将分散的育苗户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大力引导有关企业投资花卉苗木产业,使这一产业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绿色的营造,不仅体现在城市,还体现在乡村。宁都县小布镇在推进圩镇建设过程中,充分赋予乡镇自身开发建设自主权,深挖“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短短三年时间,从一个破败落后的偏远小镇变成“中国最美乡镇”。
近年来,赣州以工程项目带动发展,构筑城区、近郊、远山相呼应的城市森林系统,努力打造宜居森林城市。三年多来,全市新增森林乡镇(村庄)264个,全市村庄平均绿化率达到45.3%;高标准打造精品公路628公里,辖区内所有铁路、公路两旁实现绿化全覆盖;绿道建设552公里,全市道路绿化率达到99.2%。
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是赣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抓手。目前,全市有8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试点县,瑞金、上犹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城市,成功创建了5个国家级和54个省级生态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