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上调查听民意 直问是否送过“礼”

09.11.2013  12:37

  “抓完中秋、国庆,再抓元旦、春节”,中央纪委将就刹住元旦、春节期间公款大吃大喝、送礼等不正之风提出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行为,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8日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解读《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时透露上述消息。

  每年收到大量贺年卡 牵扯领导干部精力,影响正常办公秩序

  为什么中央纪委要管一张小小的贺年卡?针对外界关切,许传智指出,近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一些地方和单位用公款大量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印制越来越奢华、浪费越来越严重。

  许传智表示,这些贺年卡等物品,主要用于赠送上级机关、兄弟单位和领导干部。一些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每年都收到大量的贺年卡等物品,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浪费了公共资金,牵扯了领导干部精力,影响了正常办公秩序。贺年卡虽小,却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又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党风政风。

  政治局会议关注党政机关奢侈浪费

  两天后中纪委发通知禁公款买贺年卡

  许传智在访谈中透露,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在审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时指出,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用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就是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的具体表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纠正此风,从党内到社会均有反思、倡议和呼声,对于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要立查立改、立说立行。

  两天后的10月31日,中央纪委发出通知严禁公款购买印刷寄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从具体细微之处对“反四风”进行了规定,也体现了中央反对浪费、提倡节俭的决心。

  有单位已开始计划 购买印制贺年卡等物品

  许传智指出,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纪委坚持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紧盯关键节点步步推进,一个“”一个“”地治理,“积小胜为大胜”,以突出问题的解决带动作风的全面好转。

  许智永表示,目前,有的单位已经开始计划购买印制贺年卡等物品,中央纪委印发这个《通知》,就是要早打招呼、早提要求,及时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监督公款印制贺年卡

  开通网络举报

  许传智说,中央纪委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当前做起,从自身改起,带头做到不用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扶贫帮困等民生事业上。

  许传智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将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责任追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中央纪委监察部已公开了举报电话,开通了网络举报,欢迎广大群众进行监督。

  中秋国庆狠刹“四风

  中央纪委收到举报917件

  许传智说,9月3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刹“四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国庆节的重要指示,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严禁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滥发津贴补贴等不正之风。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强监督检查,坚持直查快办案件,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集中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件。

  许传智指出,截至10月7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共收到举报917件,现正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严肃查处。中秋、国庆期间,高档月饼变得“烫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电视屏幕变得“冷清”,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习习清风。

  抓完中秋国庆再抓元旦春节

  坚决查处不正之风

  许传智表示,不良风气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要将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抓完中秋、国庆,再抓元旦、春节,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许传智强调,下一步,中央纪委将就刹住元旦、春节期间公款大吃大喝、送礼等不正之风提出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行为,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文/本报记者 刘一

  相关新闻

  中纪委网上调查听民意 直问是否送过“

  调查为期一个月 为新版官网上线以来首次网络民调

  本报讯(记者 邹春霞)“您今年在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办事过程中,是否向有关工作人员送过钱物?”这样的问题很坦白地出现在中央纪委的网上民意调查中。

  近日频频与公众在网上互动的中央纪委昨天又有新举措。“为了解广大网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看法和评价”,中央纪委研究室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共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上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调查至12月7日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全新亮相后首次以网络民调的方式听民意。

  问卷一共设计了6个问题,其中4个问题有关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网民对腐败问题的感受、对反腐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的效果评价,并直问被调查者今年在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办事过程中,是否向有关工作人员送过钱物。调查还专门设计了问题以了解网民的举报途径选择,“在互联网上发布”成为与“写信给有关部门”、“拨打专门举报电话”、“登录专门举报网站”、“直接到有关部门上访”、“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向新闻媒体曝光”等并列的选项。

  此外,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有关公众对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的信心,可供选择的答案分别是“有信心”、“较有信心”、“一般”、“没信心”和“不好说”。

  国务院出台办法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在编制前“应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上述要求出现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办法》提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针对多发易发突发事件

  办法规定,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办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单位、本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计划。要求预案制定牵头单位应当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突发事件应对主要部门,共同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既能保证应急预案符合现行法制、体制,又有利于预案的衔接和执行到位。

  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演练一次

  《办法》规定,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办法》要求在编制前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又是一大亮点。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将应急预案规划、编制、审批、发布、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非涉密预案应广泛宣传

  《办法》明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对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非涉密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普及材料,向公众免费发放”。专家认为,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有重要意义。文/本报记者 罗丹阳

  图解

  应急预案分三类四级

  乡镇街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

  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

  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市(地)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

  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

  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

  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

  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

  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

  解读

  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应急预案概念

  “《办法》明确了应急预案管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这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原则提出要求。”国务院参事、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表示,我国从战胜非典开始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和培训不足、演练不够等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管理办法,予以规范和加强。

  闪淳昌表示,《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应急预案的概念,强调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这种定位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在法律规范内根据特定区域、部门、行业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而制定的具体执行方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急预案就是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变的工作方案,目的是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下尽量提高应急反应速度。

  二是应急预案是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应急预案要对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预先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法和资源准备等。所以,应急预案实际上是各个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为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任务清单、工作程序和联动协议,以确保应对工作科学有序,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三是应急预案重点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适当向前、向后延伸。向前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监测预警等,向后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应急恢复,包括有效防止和应对次生、衍生事件。

  四是应急预案是立足现有资源的应对方案,主要是使应急资源找得到、调得动、用得好,而不是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 据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