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财政政策需做好“加减法”
今年首月PMI跌入“不景气”区间,进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PPI在负增长区间降幅扩大。考虑到季节性因素,我国经济总体开局良好,但是诸多经济数据也透露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仍不小。
2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加力增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主要在于“一手做加法,一手做减法”,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负,推动宏观经济的走稳。
结构性减税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头戏。今年伊始,减税的脚步继续跟进。日前财政部发布公告,明确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再次调整,从3月20日起17种消费品纳入海南离岛免税商品范围,10种热销商品单次购物数量放宽。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的一系列减税政策,正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现有减税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做减法的有力体现,发挥了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优势。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而小微企业同时具有吸纳大量劳动力优势,更多地集中在服务业领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不仅能增强实体经济的活力,而且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走向优化。从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扩大到20万元以内,标准的放宽将使更多企业被纳入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税负的减轻有利于改善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
围绕鼓励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加码,充分释放出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的信号。此前,为进一步简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程序,财政部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此外,对于创新药后续免费使用有关增值税的优惠,鼓励了创新药的研发和使用。此次国务院会议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实际收益分期纳税的优惠政策,为个人创新和创业送来了新的大礼包。
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初步测算显示,仅这一项减费措施每年将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400多亿元。企业税收负担的减轻,可为企业盈利拓展新的空间。
减税的空间依然不小。基于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相关减税优惠措施不会至此而止步。此外,“营改增”扩围是趋势,其带来的减税效应将大力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营改增”扩围至建筑业和不动产以及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理论上而言,在经济低迷时期,扩张型财政政策是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面临更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将为我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并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保驾护航。
我国不太可能再次实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在适度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增长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拿相关补贴政策来说,我国调整了农机补贴政策,补贴对象扩大到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组织,对重点品目敞开补贴。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创新,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上的使用效率。
在投资领域,一系列基建项目获批,有利于稳定我国投资马车。在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关键作用的同时,更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基建领域的投资,更多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有助于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促进经济在合理增长区间实现有质量增长,单单依靠财政政策并不够,还需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在经济低迷时期,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影响总需求的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协同作战,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以及利率等对总需求进行管理。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动作不断,保持适度松紧,在总量把控的同时定向发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双政策”将会继续增强协调性,根据变化的经济形势适度预调微调,为我国经济列车的稳健前行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