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跨越发展 民生持续改善

29.06.2015  11:24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三周年综述

  新华网南昌6月28日电 2012年6月28日,被赣南人民誉为“幸福宝典”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三年后,赣南交出了一份“幸福账单”。

  三年情系百姓 民生持续改善

  群众的幸福感,是时代变迁的“晴雨表”,是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如今,住在兴国县铭恩新村两层别墅式的新房内,村民胡世瑞感慨万千,“建四次房倒四次房,今天终于住进新楼房。”

  2012年,老胡所在的兴国县埠头乡决定选址再造一座新村,作为土坯房改造户安置点,集中安置309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

  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最直观的“时代视窗”,反映着时代变迁。

  三年前,赣南民生欠账难以想像,不少人还住着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喝着浑浊的山塘水,用不上电,艰辛的日子与这个时代实不相称。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三年来,赣南坚持民生为本,将国家扶持资源用在刀刃上,不建高楼大厦、不造大广场,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振兴发展首要任务,让党中央的关怀温暖赣南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

  2012年以来,赣州市整合投入民生类财政资金达800亿元,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近六成,年均增幅达23%。

  ——仅今年市县两级就筹集精准扶贫资金52.01亿元,全面推开扶贫结对帮扶;

  ——改造69.5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解决278.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改造7900公里农村公路,完成41.39万户低电压治理,解决7.6万户山区群众用不上电、18.65万户农民看电视难问题。

  三年锐意进取 经济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倾情关爱,赣南苏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战争创伤、历史欠账太多,加上自然条件差等原因,赣南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速、提质增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水平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追赶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1年至2014年,赣州市生产总值由1336亿元增加至1843.59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80.32亿元增加至328.5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82元增加至6946元。

  三年间,赣南强劲“蓄势”。充分利用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优势,用好用足《若干意见》赋予的先行先试权,争取国家层面批复试点示范事项35个,一批“国字号”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年革故鼎新 观念重塑嬗变

  回望三年的振兴发展历程,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在于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转变和干群关系的改善。

  人心齐、泰山移。

  从2010年起,赣南便开展“三送”工作(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市9.3万名干部每人都有群众联系户,228万户群众每户都有干部挂点帮扶。

  走进赣南的每户农家,你都能看到门楣上挂有“三送”干部联系卡;

  遇有困难时,群众第一个想到的是向“三送”干部求助。

  39岁的王军,是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综合业务处处长,挂职会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

  白天扑一线,晚上看文件,周末下乡转。王军说,他现在才感到做一名干部真好。“因为我能帮老百姓做点事,能帮他们过上好日子。

  “哎呀嘞,三中全会似灯塔,苏区振兴像春风,万众紧跟习主席,同心共筑中国梦。”

  竹林葱茏的兴国县铭恩新村,在阳光下荡漾着温暖的味道。五保户刘扬泉家墙上的大红纸上,展示着一首首老刘自创的山歌。

  现在的赣南,愈加浓厚的干群鱼水深情,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正是振兴发展,为我们党的事业在赣南老区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
江西省政协: 贫困县“清零”背后的政协力量
蔡久伟   “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