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归还3年前捐款续:捐款人收到百条不靠谱求助

24.05.2015  15:51

不知道您是否记得,我几年前曾经在微博上求助过您,因为我爸爸得了白血病,那时我还在读大学。后来您给我捐了一笔钱,我现在想和您确认一下账号,把钱还给您。

曾鹏宇最近接到了这样一个还款电话,陌生的号码,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名字,曾鹏宇下意识地以为这是诈骗电话。

要还钱的人叫许涛,是曾鹏宇帮助过的一个人。

2012年8月,正在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读大三的许涛确实陷入了困境。当年6月1日,许涛父亲—47岁的许立田被查出白血病,6月6日开始住院接受化疗,4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让来自天津宝坻农村的许家束手无策。最终,许涛不得已想出了在网络上求助的办法来“筹借”善款,短短几个月内筹借到57万元。

每收到一笔好心人的捐款,许涛都一一记录。在许涛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详细整理的“爱心名单”。许涛的母亲邓海霞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孩子做事非常认真,他经常熬夜一个个地整理名单。

在许涛完整地说出了曾鹏宇常用的银行帐号和汇款时间后,曾鹏宇逐渐想起了这笔3年前的“借款”。

那是2012年8月,他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许涛“借款”的承诺:“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我都会及时将我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您找不到我。毕竟您的每一分钱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真心谢谢您了!

曾鹏宇翻了翻许涛的微博,发现他不仅晒出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父亲的病情诊断书,还有主任医师及学校辅导员的姓名和电话。这些证据让干过调查记者的曾鹏宇相信,许涛确实需要帮助,于是就捐了一笔钱。

曾鹏宇捐完钱后,很快就忘了这件事。

许涛的父亲因病情恶化于2014年8月去世。许涛没忘记给父亲治病的钱是“借来的”。2013年11月,许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许涛的母亲告诉记者,许涛现在月薪3000多元,在北京住在每月300元房租的简陋出租屋里,“这孩子平时生活特别节俭,我看着确实心疼”。

有了积蓄后,许涛开始按照名单一一加上利息还钱,曾鹏宇就是其中的一位。

曾鹏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捐钱的时候其实根本没在意许涛是“借钱”。但许涛对曾鹏宇说,他已经工作了,有能力养活自己,社会上有比他更困难的人,自己把钱还给他,是希望他能用这些钱去帮助别人。曾鹏宇最终收下了这笔还款。他说,自己捐助过30多个人,这是第一次收到带利息的还款,两年10%的利息,“这比银行的利息高很多啊”。

5月12日,曾鹏宇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被遗忘的承诺者》的文章记录了这件事,短短几天时间,该文章就被转载了20多万次,微博下的评论也有两万余条,许涛被称为“一诺千金好男儿”。许涛很低调,几乎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表示担心事情被过度关注,会对其他人造成无形的压力。

但事情的发展却让曾鹏宇有些哭笑不得:数百人“闻讯而来”,给他的微博发私信,要求借钱,“总资金需求”已经超过1000万元。借钱的理由花样百出,有做生意亏本的、有被骗的、有想借钱生小孩的。金额少则1万元,多则3万~5万元,最多的一个人要借63万元。

仔细翻了翻这些人的微博后,曾鹏宇发现,绝大多数求助者都是健康的年轻人,很多人还在读大学,他们的微博中有很多吃喝玩乐和追星的内容,却在求助私信里装出一副可怜相。在500多封求助信里,曾鹏宇好不容易才发现了9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淹没在不靠谱的求助中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