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大家谈】细微之处看改革

19.03.2015  18:40
  

三月的江南,淅淅沥沥下着细雨。

这一年,是南昌大学实施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南昌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兴实干”的发展思路,开启南昌大学“攻坚克难”新征程。

在新学期的课堂上,细心的同学们会发现:教室的墙上多了一块温馨提示牌“听讲做笔记,不做低头族”。智能手机成了同学们的标配,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上课的时候还看手机,这成了很多同学的常态。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少同学患上了“手机病”。“手机病”不仅影响同学们的课堂效率,也使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变远,交流变少,不利于良好心智的发展。

一块小小的提示牌,透露出教学管理者从同学们平时生活的细枝末节出发,以人为本,善于发现同学们日常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一句温馨的提示,是师长对学生的谆谆告诫,勉励同学们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改革中贯穿着人本思想,本着为同学们负责的态度,创新教育手段,使同学们在细小的变革中潜移默化,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从2014级研究生开始,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到每月600元/人;学术型研究生必须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才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多年来,我校的研究生助学金水平与985高校差距较大,毕业生也没有明确的发表文章的要求,致使不少研究生混日子度过,三年研究生读下来,科研实力没什么长进,学习能力甚至有所倒退。

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从多方面出发,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补助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这是学校加强科研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潜力,提高我校整体的科研实力。现在学校的研究生助学金与985高校持平,且建立了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使研究生安心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科研上,鞭策研究生发表核心论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摒弃陈规旧矩,主动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要求,足见改革之深入。

3月14日上午,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室内体育馆热闹非凡,我校春季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大会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15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吸引了3000多名学生前来应聘。将勤工助学岗位拿出来公开招聘,这在国内尚不多见。招聘会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精心制作的《岗位信息汇编》,设置咨询处,专人维持现场秩序……从填表到报名再到面试,井井有条,为应聘的同学提供贴心温暖的服务。

勤工助学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既为同学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以前,学校的勤工岗位一般是通过老师推荐的方式招聘,此次则是公开招聘,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当中。只是招聘方式的简单转变,就折射出我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改革创新。从细处着手,破除旧的方法思路,大胆创新改革,让每位师生都能从改革中获益。

2015年是我校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的关键一年。改革的春风已经袭来,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效益已经初显。此时此刻,窗外的细雨随风入夜,南昌大学综合改革如同这细雨,滋润着每一个南大人。

 

(作者为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南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