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歌手“救场”音乐产业 成演唱会市场主流
歌手汪峰将于明天在上海举行他的“峰暴来临”巡回演唱会,凭借强劲的票房号召力,此次巡回演唱会总票房已轻松迈入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将于11月沪上二度开唱的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开票不久后万余张演出票即告售罄。演唱会市场可谓热闹非凡。
然而,此前一则《如果没有汪峰,中国乐坛尽失半壁江山》的文章却让演唱会市场陷入争议之中。文中引用某研究中心刚出炉的《中国现场音乐产业报告》“2014年内地歌手个人演唱会票房达4亿元,47%增量由汪峰带动”这样一组数据,认为如果没有汪峰,没有“峰暴来临”巡演,内地音乐产业将会“惨不忍睹”。尽管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然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乐坛的尴尬境地——实体唱片业不景气,数字音乐还未建立成熟盈利模式,歌手纷纷将工作重心投入演出市场。因而,票房成绩正在悄然替代唱片销量,成为衡量一个歌手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尺。有业界人士分析,以汪峰为代表的“综艺歌手”正成为国内演唱会市场绝对主力。
而在欧美流行乐坛,不乏选秀出道的歌手,如《美国偶像》中的凯莉·克莱森、亚当·兰伯特等人。不过,这样的欧美综艺歌手却不构成乐坛主体力量。即将在上海开唱的泰勒·斯威夫特,尽管拥有姣好外貌,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却并非依靠综艺节目一夜爆红,而是走了与唱片公司签约、出专辑、打榜单的传统歌手之路。不到26岁的她在乐坛摸爬滚打长达12年,通过一张张唱片和一首首单曲让乐迷逐渐接受,成为如今欧美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唱作人,获得专业和市场的共同肯定。
“汪峰很忙”,综艺歌手成演唱会市场主流
近些年,音乐现场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领域。2011-2014年全国演唱会场次逐年增长。其中,尤以2013-2014年增幅最为显著。2014年,全国共举办演唱会1387场,观众达627万人次,场次、人数同比增长超过三成。
不过,蛋糕做大之后,演唱会票价趋于理性,所以,在场次和人数上涨的同时,近3年来,演唱会市场规模在27亿元左右波动,整体变化不大。演唱会逐渐从“奢侈品市场”脱离,明确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定位。相应的,此举也拉高了一些大型场馆的上座率。但也必须看到,平均票价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目前一般演唱会最高票价仍维持在1500元左右,几乎是韩国、日本演唱会最高票价的两倍,尤其是去年滚石乐队上海演唱会,更是打出8880元的天价“VIP票”。看来,要真正走上“平民化”路线,尚需时间。
国内流行音乐人实力不减,去年演唱会场次达到833场,票房超过17亿元。分析其中构成,老歌手所代表的怀旧消费锁定的是消费能力稳定且忠实的乐迷,李宗盛、张信哲、蔡琴等老牌艺人近些年保持每年一次巡回演唱会的节奏,而偶像歌手依靠青少年粉丝群,也能取得平分秋色的票房成绩。
相比于这两类传统组成部分,近几年的演唱会市场不再以歌手的入行资历作为区分消费人群的标准,随着一批现象级音乐真人秀的走红,参与节目的歌手成为目前演唱会市场的绝对主流。
翻看今年国内演唱会歌手的名单,不论是选秀脱颖而出的“好声音学员”;还是邓紫棋、周笔畅、萧敬腾、张靓颖等青年实力歌手,以及通过综艺节目成功回炉的陈洁仪、黄丽玲、汪峰、杨坤……他们无一不是趁着热播音乐真人秀《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打入演唱会市场的“综艺歌手”。
这之中,尤以汪峰最有代表性。数据显示,去年内地歌手个人演唱会票房达4亿元,其中47%的增量由汪峰带动。是什么原因成就过亿的票房成绩?《如果没有汪峰,中国乐坛尽失半壁江山》一文分析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对演唱会品质的把控:“舞台、灯光、视频……无一不是行业最高标准。高标准铸就高品质,高品质带动高口碑,高口碑才有了这股搅动内地音乐产业的‘峰暴’”。
票房不等于乐坛实力,演唱会渐成荧屏“伸展台”
不过,在很多乐评人看来,演唱会硬件水准的把控或可为演唱会锦上添花,但绝不是市场号召力的核心因素,音乐真人秀带来的关注度才是令他们在短时期内市场号召力强劲的主要驱动力。与其说是汪峰占领了乐坛的半壁江山,不如说汪峰所代表的综艺歌手占据了演唱会市场的半壁江山。就连发布数据的机构也针对“半壁江山”一说回应称,“数据仅能展现歌手演唱会的市场表现,不能全面反映歌手在乐坛的实力。”
乐坛实力是什么?除了演唱会票房这个量化标准之外,它似乎还应包括音乐人及其团队的作品原创水准、演唱实力和现场表现。有乐评人辛辣地评价:“如果汪峰是大陆乐坛的半壁江山,那另一半是谁呢,按他的逻辑,目前非凤凰传奇莫属。是的,这是一个事实。汪峰比他们稍逊的是,还没占领广场舞领域。”审视汪峰为代表的一系列在音乐真人秀中露脸的“综艺歌手”,他们中不少人具备过硬的唱功,拥有传唱度极高的代表作品。某种程度上,对于以实力说话的音乐人而言,他们是一种成功的市场操作样本:这批“综艺歌手”激活了内地演唱会市场,在唱片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让音乐回到现场,促使乐迷将“买唱片的钱”转化为演唱会门票。
但也必须承认,把音乐产业的重心全部加码于演出市场,只会过早消耗文化消费的持续发展力。如果只是趁着节目和话题热度,在全国走一遭,捞一笔,那么一波又一波的全国巡演只能沦为音乐真人秀的衍生产品,而“综艺歌手”也只能成为这些艺人的演唱会市场标签——他们不是作为音乐人个体而被关注,演唱会只是电视荧屏的另一种呈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