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与云峰集团“分家” 继续收缩能源产业

28.10.2015  10:04
原标题:绿地与云峰集团“分家” 继续收缩能源产业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徐倩)布局能源产业,没能成为绿地控股(下称“绿地”,600606.SH)多元化战略的妙棋,反而接连成为绿地营收的拖累。

根据绿地昨日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绿地实现营业收入1360.68亿元,同比减少16.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3亿元,同比增长12.02%。

细分板块来看,在前三季度,绿地房地产主业保持平稳发展,实现收入556.63亿元,同比增长3.21%;建筑产业实现收入250.08亿元,同比增长71.74%;汽车产业实现收入69.26亿元,同比增长25.38%,而能源产业实现收入428.92亿元,同比减少50.22%。由此可见,绿地营收的下滑主要是由于绿地主动收缩能源产业业务规模所致。

同不久前绿地发布的中报相比,绿地能源产业盈利能力不断减弱。中报显示,能源及相关产业收入300.68亿元,同比减少49.3%,占总营收的34.9%。

鉴于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拖累绿地集团业绩的主因,绿地决定继续收缩能源战线。在昨天,绿地还同时发布了一则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中透露,绿地已经和上海云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峰集团”)解除股权委托管理协议。

据悉,云峰集团主业为能源产业,目前股权结构为:云峰集团职工持股会持股 45.5%,上海绿地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市农委、建委出资设立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绿地资产控股”)持股 34%,公司下属上海绿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20.5%。其中,绿地资产控股所持 34%股份,于 2009 年经双方签订《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后委托给绿地管理。

而在2009年,正是绿地集团加码能源产业布局的“扩张时期”,彼时,绿地看到国家能源政策调整的契机,将能源作为第二主业发展,一路快速扩张到2011年,能源产业的产值规模已占半壁江山,在今年上市前,能源产业的规模也一度超过房地产主业达到1322.2亿元。

作为绿地集团下属的重要能源产业平台,绿地曾经凭借云峰集团深入布局内蒙古、山西、贵州等地的煤炭业务,形成了煤炭生产、加工、储运、分销及油化产品仓储、运输、贸易、零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但是,由于受到近几年能源产业单价持续低迷的影响,能源产业的毛利一直在绿地的多元化业务中排名倒数第一。

来自银河证券胡华如的一则绿地上半年业绩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绿地能源产业的毛利仅1.51%,且能源业务受价格影响十分显著,比如2012-2014煤炭、相关贸易品单价已经下跌20%左右。

绿地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记者表示:“由于国内能源产业近两年比较低迷,盈利状况不佳,目前能源产业已经不是集团发展的重点方向,所以集团在主动收缩能源产业。

绿地在上述公告中也表示,由于能源已不再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产业,故当初股权托管的条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同意绿地集团与绿地资产控股解除股权委托管理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解除后,云峰集团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另外,为保证云峰集团正常运营,绿地在一年内为其提供最高不超过现有 20 亿元规模的周转资金,资金成本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上述负责人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未来会进一步收缩煤炭、石油等相关能源产业的布局,而加大绿地在‘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费’三大领域的布局。

从妙棋到悔棋,从第二大支柱产业到末尾淘汰,绿地在能源领域的多元化布局受挫反映出房企在多元化转型中的风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实际上,能源产业面临了较大的周期波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并不是非常好的投资决策,目前,能源产业的规模在绿地的业务比重中仍然较大,如果长线收缩能源产业,也会对公司的营收和毛利率产生一段时间的影响。而且从相对优势来看,绿地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资本运作方面更有优势,而能源产业相对是有特殊性的。

虽然能源产业的营收下滑,但是绿地房地产主业仍然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报告显示,前三季度绿地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 1410 亿元,同比增长 6%;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 1273 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实现合同销售套数 116763 套,同比增长 13.6%。

从目前的销售额来看,与绿地年初定下的2800亿元的销售目标尚有差距,但是绿地内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绿地在第四季度或有商办类的大宗交易产生,而且在住宅销售方面,推货节奏也会继续加快,为年末冲刺业绩做准备。

对于四季度房地产形势判断,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虽然调控政策继续保持宽松,市场流动性也较为充裕,但总体供大于求、结构加剧分化的格局仍将延续,房地产行业将逐渐进入‘制造业阶段’,需要房地产企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升运营质量,更加注重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