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让缠访者“遗臭万年”实在是一招臭棋
位于陕西东南部的旬阳县,7月25日因一项“缠访者进入县志留‘恶名’”举措备受关注。25日晚,旬阳县委宣传部相关科室负责人回应称,所谓“记入县志”本意不是为了阻止民众正常信访,而是专门针对那些专业的闹事者。(南方都市报7月26日)
县志多为官修,人物也多是达官显贵,行业精英。按照道理,缠访者等负面人物是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县志的。如果按照旬阳县的做法,估计这人物志所占比重恐怕要大大增加,既然缠访者可以进入县志,那还有医闹,还有小偷等恶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资格。如此一来,这旬阳县志的人物志恐怕真要变成“恶人榜”了。
人人都希望青史留名,不希望遗臭万年。然而将“缠访者写入县志留恶名”的做法,实际上还是一种道德约束,也是一种软约束。这种方法奏效的前提是,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道德水准,是非观念。然而对于那些缠访者来说,其所关注的恐怕更是信访事件如何解决,个人利益如何维护,而并非名字会不会被写入县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所有的“缠访者”就一定是恶人呢?现实语境下,不少地方政府口中的“缠访者”实际上都是正常的信访者。如果对于“缠访者”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又怎么能确定哪些人该入县志?哪些人不该入县志?
不可否认,道德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具有纠偏的作用。但县志留恶名并非解决缠访、闹房的最好办法。缠访和闹访现象的存在,既有信访者非理性的因素,也有政府职能部门解决问题不力的客观原因。可以这么讲,如果不盯着缠访者的诉求而只是将目光关注在这些缠访者身上,无疑是偏离了靶心。
信访制度是沟通民众与政府的一座桥梁。缠访者的诉求究竟合理不合理,所反映的问题解决没解决,这些都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缠访者,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什么县志留恶名,而是依靠法律坚决予以打击。而对于那些诉求合理的缠访者,我们政府部门则需要直面问题,积极妥善地进行处理,而不能草率地将其列为缠访者,甚至于写入县志,让其“遗臭万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县志留恶名是一种类似于诅咒式的解决办法,并不符合时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格局。不求法律求县志,让缠访者“遗臭万年”实在是一招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