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掀探姓氏起源热 网友:不管走到哪不会忘本

20.02.2014  19:03

  昨日,河南商报开始推出《我从哪里来》大型系列报道,引发读者强烈关注。有许多人,想知道自己的姓氏来自哪里。还有许多人,虽然他乡已是故乡,但却被血脉深处的“”牢牢牵绊着。在他们看来,不管走到哪儿,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先祖。记者 丁亚菲 李肖肖

   反响

   众多读者希望了解

   自己的姓氏

  昨日,河南商报《我从哪里来》大型系列报道引发读者强烈关注。很多读者致电记者,说了解到不少知识,也想知道自己的姓氏来自哪儿,中间经过什么演变。

  读者介先生一大早就打来电话,他想知道自己的“”姓源于哪儿?他的老家在漯河市舞阳县,村子里1000多口人全部姓介,听老人讲,临颍县城东南角有个“小介庄”,和他们“大介庄”是“亲弟兄两个”,在明朝末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同时迁入河南,现在家谱的八个辈分已经用完,不知道该怎么续,希望能找到同族的“一家人”。

  读者康先生说,他手里有康姓的家谱和研究资料,如果有需要,愿意和大家分享。

   故事

   “除夕不吃饺子的

   就是我们家人”

  河南省封丘县应举镇李郭庄村的李九星,讲了一个关于他们李姓家族的故事。

  他说,也不知道从哪一代起,他们的先祖兄弟几个逃难,当时不知道还能不能聚到一起,就约定,除夕夜不吃饺子的李姓就是一家。他们的先祖逃到封丘后,就在这里落地生根,至今村里族人还保留着除夕夜不吃饺子的习俗。

  如今,村里人几乎全部姓李,但没有人再遇到过有相同习俗的村落。“如果有,就应该和我们是一家。”李九星说。

  李常盛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香港康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常盛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曾捐资为福建农林大学建设图书馆等,并为坐落于鹿邑的中华李氏大宗祠捐款。

   不管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先祖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是李氏宗族组织中规模最大、机构最完整的世界性李氏宗亲会,至今已有38年历史,会员遍及世界各地,其宗旨是“敦亲睦族、团结互助,推行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促进宗亲团结、民族团结”。

  2009年,世界李氏宗亲大会在鹿邑召开。在此之前,李常盛已到过3次鹿邑。对自己再次“回家”,他感慨万千,“不管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先祖。

  他说,海外宗亲长期居住在国外,希望借拜祖更多地接触老子理念及中华文化,更多地联谊李氏宗族。希望把鹿邑、把老子的理念扩展到全世界,让李氏宗亲们、让世界各地的人更加认识鹿邑、认识老子、认识老子的理念。

   李国宪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执行副理事长,现居台湾

   作为李氏后人,能回老子故里拜祖很荣幸

  李国宪的先祖,据考最早是明末清初随郑成功来台的李姓分支。往前数,出自福建李火德,再前数,便是陇西李氏,往根上追,就到了鹿邑老子。

  作为台湾李氏宗亲总会前理事长,李国宪长期致力于研究台湾的李氏文化和团结李氏的宗亲组织。他说,目前台湾地区80%左右为李姓开闽始祖“火德公”派下,在不同年份纷纷移垦来台定居。最早成聚落的李氏,可能是台南县学甲镇宅口、下社的李家,是随郑成功来台的,他们落脚在台南县学甲、北门、将军一带,以渔捞农作为生。明末清初更是大量来台,分布在台湾全省各地区。

   李卢谦 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

   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从2009年至今,80多岁高龄的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卢谦,已到过5次鹿邑。每一次,都跟寻根谒祖有关。

  在他们当地,村村都有宗祠,每年必要祭祖。当地还把宗祠跟社会活动中心结合起来,既方便村民祭拜,也不影响村民的文化娱乐休闲。

  至今,他已在东莞为中华李氏大宗祠筹款100多万元。至于做这一切的原因,他用一句话来概括: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拜谒先祖

  “能回到鹿邑拜谒先祖老子,是我多年来的一大心愿,让我了解到了先祖和老子文化,认识到李姓之久远的历史。作为一名李氏后裔,我感到非常自豪。

  ——菲律宾李氏宗亲总会前理事长 李逢梧

  已经79岁的李瑞河,2009年前来鹿邑,终于完成了他祭祖的愿望。因为身体原因,他还带着医生随行。“1986年接任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第六届理事长时,我就有回到圣祖故里谒祖寻根召开年度大会的愿望,终于达成心愿。以后当竭尽全力,使我会和鹿邑的关系更加密切。

  ——有“世界茶王”之称、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永久名誉会长 李瑞河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现在人多势众,会中不乏财雄势大的尊长仁翁,可一般很多事情,他们也会寻找心目中的祭祖圣地,老子故里地处中原腹地,必定吸引全国和全球众多李氏的目光。

  ——全美李氏敦亲总公所主席 李殿邦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