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勋聪:网络时代,更应把握好语言的力量
“滴滴打人,随叫随到”,一款名为“滴滴打人”的软件在安卓手机系统应用平台上悄然上线。该软件自称:可以帮用户联系到其附近的“打手”,“打手”有健身教练、退伍军人、小混混、通缉犯等。(4月18日新华网)
根据媒体的报道,该款软件开发者称开发“滴滴打人”的初衷并不是真的打人,实际是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之所以取名“滴滴打人”,主要是借“滴滴打车”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注册。很显然,该软件负责人只考虑借助“打人”的字眼来吸引受众眼球,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而忽视了这些文字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的社会效果。
希特勒曾经说过:推动历史发展的只有两种力量,宗教的力量和语言的力量。希特勒借助广播,增强自己语言的力量,号召一大批德国青年投身“圣战”,德国成为了战争机器,而希特勒本人也成为战争枭雄。因此,语言通过传播,不管谣言还是实话,其作用都会被放大,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尤其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当下,传播的距离更远,范围更广。《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大背景下,语言的力量更不可忽视。
对语言力量的把握,是对社会效果的考量。社会舆论需要适当的语言来引导,把握不好语言的力量,则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2008年柑橘蛆虫事件中,全国的柑橘果农受损;2011年网络谣言引发食盐抢购风潮;2011年江苏盐城市“爆炸谣言”导致江苏盐城群众大逃亡和部分民众遇难......很显然,这些言论发布者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言论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
网络时代,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语言的“杀伤力”早已被一系列的谣言证明,而社会需要的,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的语言。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三人为虎”的说法,比喻一条信息传播的人多了,谣言也会为人所接收,而带来负面效果,这是古人对语言力量的理解。在传播尚不发达的战国时期,民众尚能理解语言的力量,而在当下的网络时代,更应重视、把握好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