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倒逼的责要怎么问
广西永福县委书记黄永跃开会决定给全县26名领导干部发放上百万元津贴、补贴,被认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属于“顶风作案”。日前,黄永跃被免去县委书记职务。在网络舆论压力之下,如何对涉事官员进行问责,引起了社会更广泛关注。
因为在网友贴吧骂“交警真孬种”,“兖州存哥”受到了行政拘留处罚。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舆论普遍认为警方“处罚过重”和“小题大做”,“一句气话至于这样吗?”由此对山东兖州市公安局提出了质疑、批评。在舆论压力下,当地警方撤销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作为当事人,“兖州存哥”接受了道歉,“希望此事到此为止”。在兖州警方的微博通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网络舆论压力下的问责,已经并不鲜见。一个引爆舆论的网帖说“广西永福县委书记用‘易经’算出发百万补贴不会出事”,矛头直指永福县委书记黄永跃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治理“四风”之后,仍然触碰了“滥发钱物”的高压线,给全县26名领导干部发放了上百万元津贴、补贴,属于“顶风作案”。在媒体记者对这位县委书记的“易经”喜好穷追不舍的时候,上级纪检部门已经迅速查清了事实,决定免去永福县委书记黄永跃的职务,涉事的领导干部们退还了领取的钱款。
网络爆料引发舆论哗然,进而演变成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这时,就会倒逼涉事的地方党政机关迅速作出反应,“快刀斩乱麻”地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一般而言,在尚未查清事实并且舆论“压力山大”的时候,地方更愿意让涉事责任人“停职”,让其进一步“接受调查”。而一旦爆料证据过硬,并非空穴来风,能够很快得以证实,“免职”则成为“常规做法”,更容易被握有大权的地方纪委、组织部和常委会采用。因此,有人质疑,在减轻舆论压力、降低社会关注度、减少舆情负面影响方面,存在着“一免了之”现象。对涉事官员作出免职处理,就是地方党政机关与负面影响进行“切割”、爱护地方施政形象、避免惹出更大麻烦的“制胜利器”。但这样做,是否有回避深层矛盾、转移公众视线的嫌疑?
对此,作出相关决策的官员也可能“感到委屈”。在地方社会治理实务上,涉及人事任免就是“天大的事”,如果不是舆论所逼,基层党委政府“处理人”就有相当大的现实难度和阻力,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只要没有贪污受贿,没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免职”已经是重罚,如果舆论依旧不依不饶,地方主政官员也觉得“很无语”。
多年前,山东某县一名县委书记在网上被网友“辱骂”,当地公安机关出面拘留了3名网友,检方随即以涉嫌“侮辱”犯罪进行批捕。媒体将此事曝光后,在网络舆论压力之下,上级纪委启动了调查,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县委书记的夫人就在县公安局任职,也参与了抓捕网友,但当地纪委的调查结论居然是“没有证据显示”这位县委书记参与此事。随后,这位县委书记虽然被免职,但很快获得了新的任用及提拔。可以说,当地纪委的“没有发现”、“没有证据显示”为当事官员开了一张“免责通行证”。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对舆论压力认真对待,也存在官官相护、大事化小、文过饰非的问题。
“兖州存哥”在网上发帖:“车刚停在那里,就被贴条了,兖州里交警真孬种”,随后被拘留,而今,兖州警方承认“经复查,认为对当事人行政拘留处罚不当”,但如何像警方所说“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呢?曾经认定其“对人民警察进行侮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办案人、批准人可能会受到诸如警告、记过、降职、调离、免职等处理,如何选择取决于调查深度和处理决心,警方也在“欢迎新闻媒体和广大网友继续监督”。但假如没有新闻媒体的持续报道,也没有社会舆论的广泛参与,“兖州存哥”会获得道歉和赔偿吗?他还有机会“佩服兖州市公安局知错就改的勇气”吗?想“做一个好公民”的他,把一个沉重的问题留给了大家。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