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诚信伴我行”主题座谈会部分与会代表发言摘登

13.06.2015  09:35

  西网络广播电视台6月13日南昌讯(记者 陶望平)6月12日下午,全省“网络诚信伴我行”主题座谈会在南昌召开。来自江西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及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新闻网站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网民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特摘登部分与会代表发言,和广大网友分享,共同探讨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有益做法。

   把握好网络诚信建设的关键环节

  江西省社联《内部论坛》编辑部副主编 刘旭辉

  网络诚信建设成为了发挥互联网积极作用的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增强网络诚信、促进网络互信,关键要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依法治理网络诚信问题。网络空间也非法外之地,因此网络诚信建设一定要积极推进网络诚信监管法治化,建立起运行有序、严厉有效的网络诚信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网络不诚信行为,严格要求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运营商依法保护网民信息,积极推进真实身份确认和保护,形成守信褒奖、失信惩罚的网络诚信法制体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网络失信行为的信息记录。将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 并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在法律允许范围进行有限披露,大幅提高失信主体在现实世界从事信用活动的市场交易成本,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市场的力量让其不敢失信、失信不起。

  三是加强网络诚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教育提升广大网民的网络诚信素养,让网民充分认识到在网络世界也要像现实生活中一样遵守道德准则,不能任意放纵自己;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充分揭示各种网络失信现象,让网民明白网络诚信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增强网民网络诚信意识和网络欺诈识别能力。

   网络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陈信凌

  现在在网络使用上,存在两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方面,在网络空间出现不少冲击现实诚信规范的案例。由于网络具有传播迅速、可匿名性和进入无门槛等特点,一些网民戴上面具以后,轻易地在网络上放任自己的言行。他们把现实中的道德伦理抛到脑后,在网络社会中恣意妄为,使得网络谣言与诽谤、网络商业欺诈、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犯他人隐私等现象屡屡出现。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网民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去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网民中的一个较大群体是青少年,网络中的失诚失信现象,势必对他们产生不良示范效果。

  此外,人们对网络信任与网络安全方面的顾虑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有45.5%的网民不信任网络,这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数字。在网络安全方面,49.0%的网民表示互联网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时常出现的帐号或密码被盗、消费欺诈等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各类信息泄露事件的曝光,严重影响到网民的网络安全感知。

  这些因素表明,迅速有效地开展网络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网德工程建设 着力培养诚信自律的网民

  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 周金堂

  诚信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实社会的道德基础,同样是网络空间的道德基础。教育系统理应根据国家网络空间法治化、教育系统信息化的要求,加强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抓好网上传播工程和网德工程建设,努力为培养诚信自律的“好网民”提供服务。

  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生态现状,教育系统要通过网络监管、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等举措,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网络公共环境,构建良好的立德树人社会生态。

  一要强化网络监管。有效管控网络阵地,需要加强网络监管。要通过实名制上网、严审网络信息、严控网络平台、强化舆情监控、建立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等形式,牢牢占据网络舆论阵地,在全省教育系统构筑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引领诚信上网的新风尚。

  二要强化日常教育。把网络诚信建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网络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团组织生活、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规范上网行为,为在广大师生中培养大批诚信自律的“好网民”打好基础。

  三要强化制度约束。法律制度是网络诚信建设的护航器,也是将网络诚信外化为行动的重要动力。全省教育系统将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健全网站信用等级评价、网络道德评价、网络“黑名单”制度、网络信息公开等制度机制来规范、引导和约束网上行为,为广大从业人员特别是师生合理进行网络参与,做遵纪守法文明诚信的网民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