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美术馆相继推出有意思的展览

02.09.2015  12:45
原标题:世界各大美术馆相继推出有意思的展览

原标题:世界各大美术馆相继推出有意思的展览

大型艺术装置《雨屋》(图①)。观众可听到、闻到培根《风景里的人》(图②)。观众通过移动端看到隋建国《运动的张力》实体大铁球与宇宙空间进行了叠加(图③)。

艺术的形式和观看方式在未来会变成怎样,世界各大美术馆似乎都热衷于在此领域有所推进。近日,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开幕了“想象的未来”展,实体+虚拟+互动让艺术走上了未来的云端世界。而英国泰特美术馆8月中旬的一场展览则更是动用了所有的感官,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观展不再是天方夜谭。技术革新之下,美术馆的展览、观看已然进入了未来世界。

北京 实体+虚拟+互动

作品:隋建国《运动的张力》、缪晓春《零度怀疑》和《轮回

想象的未来”在最初很容易给人是一场多媒体展览的印象,不明白未来之意到底在哪。不过在进入隋建国和缪晓春的主展厅内你就明白,这场展览需要开启三种观看模式:实体+虚拟+互动。他们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并通过新技术呈现了别样的三重视觉景观。

第一重景观与常规展览无异。隋建国的作品《运动的张力》曾于2009年在今日美术馆首展,巨大的铁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声响。而缪晓春尽管为人熟知的是其多媒体艺术,此次的实体展出部分却是《零度怀疑》和《轮回》两幅油画。

这一切看上去都显得常规。有突破性的是从第二道景观开始,从这里开始观众也必须到移动端上去观看。隋建国和缪晓春都为自己的作品再拓展进行了虚拟方案。此时,通过移动端,可以看到缪晓春静态画作《轮回》动了起来。而隋建国的虚拟作品则是不断上升的球体。

进入第三道景观中,实体和虚拟部分开始互动,它将实体作品与虚拟作品进行了结合,观众可以在移动端上观看到作品的第三维景观,类似《运动的张力》的实体大铁球便与宇宙空间进行了叠加,产生新的视觉内容。

上海 雨中漫步不湿身

作品:兰登国际《雨屋

雨中漫步很浪漫,在美术馆封闭的场馆中雨中漫步又是怎样的感受?2012年艺术团体兰登国际推出了大型艺术装置《雨屋》,便让展厅内享受雨中漫步或嬉戏成为现实。它能让观众自由出入雨中而不用担心被淋湿。其中的高科技便是下降的雨由3D跟踪摄像机定位控制,而负责关闭雨滴的计算机软件则分布在展厅内各个不同区域,进而有效地控制流水的开关,人到雨停,雨中不湿身。

新奇的体验方式总是让观展升级成为火爆现象。该作品曾在伦敦巴比肯中心(2012年)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3年)展出,每到一处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且刷爆社交媒体,目前其亚洲首展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出。明年春季,“雨屋”则将前往北京继续它的中国之旅。

伦敦 调动五大感官

作品:弗朗西斯·培根《风景里的人》、理查德·汉密尔顿《室内II》等

泰特美术馆自8月19日举办了一场名为“感官”的展览,在这里,画作可听、可闻、可触、可“”。带给观众超前观展体验得益于伦敦创意工作室“飞行物”的创意,该工作室合伙人汤姆·珀西称,他们希望给观众品味艺术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维度。

弗朗西斯·培根1945年的作品《风景里的人》,用急促的线条,描绘他的情人霍尔穿着西装,在海德公园的坐椅上打瞌睡,另一边则呈现德国纳粹的演讲台与麦克风,象征日常生活被政治暴力所包围。

但当你戴上耳机后便会发现这幅画作的另一种神奇。耳朵里涌现的是城市里熙熙攘攘的声音,建筑场地的叮叮当当,孩子们的欢歌笑语,让这个公园不再灰暗而变得生机勃勃。正当你惊叹时,一股深色烟状的气味从画前方的巧克力上升起,随后你嘴中甚至会感到有点微苦。气味的存在也让观众犹如坐上了时光机,回到画作中的时代。

该展中的另一幅作品是理查德·汉密尔顿《室内II》。观众不仅眼见着一位上世纪40年代的女演员,站在一个家具错置、门窗扭曲的超现实空间内,闻到的也是40年代特有的香水,仿佛时光倒流,来到了女演员的同一时空。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