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免费坐出租,快的本无错管制需破除
让老人免费乘坐出租车,是再发达的国家也未曾有过的社会福利。快的只是一家赚取利润的商业公司,缘何要制造这样一个噱头?
2月的最后一天,打车软件公司快的宣布关爱老人计划,将在北京试点包下5辆车,安装一部400电话,50岁以上的老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费接送。试点顺利的话,快的还将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推广。
消息一出,质疑的声音紧随而来。道理明摆着,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50岁以上的人有数百万之多。以北京之大,人口之多,区区5辆关爱老人的出租车,显然杯水车薪。而且,让老人免费乘坐出租车,是再发达的国家也未曾有过的社会福利。快的只是一家赚取利润的商业公司,缘何要制造这样一个噱头?
快的此举,系不得已而为之。快的和嘀嘀等打车软件上线以来,非议不断。非议之一便是,不使用打车软件、对APP缺少了解的人群,岂非打车越来越难?即使是快的所有者马云,也曾发出母亲“打车难”的慨叹。
可是,“打车难”,能怪打车软件吗?
我第一次打车,是在上世纪90年代读高中时期,父亲付了15元车费。彼时,父亲月工资400元左右。如果再倒退10年,他的月工资只有区区62元,根本没有经济能力打车。
现在,中国内地人均GDP逼近6800美元,一线城市的收入更高,打得起车的人群非常庞大。出租车行业垄断乱象存在多年,面对不断上涨的需求,职能部门却鲜有放开市场的政策出台。通常,所谓的出租车新政,只是简单提价了之。新政寄望于车费上涨之后,部分人群被挤出打车市场,打车难自然缓解。
孰料,这种短期办法,从去年春夏之交开始,遭遇了打车软件的阻击。和盘活存量的余额宝一样,打车软件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无形中扩大了出租车的供给。同时,打车软件公司补贴消费者和的哥的举措,消解了车费上涨的挤出效应。在供需两端都有上涨的情况下,“打车难”持续发酵。和之前矛头更多指向出租车公司及政府不同,这一次,高调进入这一市场的打车软件公司背上了黑锅。换言之,板子拍错了对象。
在供给端开放市场,并非打车软件公司的权力。作为在市场上嗷嗷待哺的商业组织,除了制造公益的噱头挽回名声,又能有什么辙?真正有辙的,是肩负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要想辙,首先就要斩断部门利益。有台湾朋友介绍说,每晚9点以后,台北街头很少再有出租车,人们出行全靠电召,且电召出行便宜。因为电召降低了空驶率,的哥愿意给消费者打折。
反观大陆电召平台,普遍对消费者加价,与打车软件公司尊重市场规律的举措背道而驰。不仅如此,最近,沿海某一线城市电召平台还要“招安”打车软件,其行政垄断的部门利益可见一斑。如果不当管制的部门利益不除,开放市场自然又从何说起?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