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打电话称孩子晕倒骗了一家长16.8万
如今,在微信朋友圈内“晒娃”成了新风尚。但民警要给各位网络达人泼冷水了,“秀”归“秀”,千万别把个人信息给泄露了。
日前,江东发生了一起通讯(网络)诈骗,疑与信息泄露有关。骗局很老套,“老师”打来电话,称“你家孩子动手术急需钱”,陈女士因此被骗16.8万元。幸亏陈女士报警及时,第二笔被骗的12万元被成功冻结。
“误会”让家长被老套骗局骗了两次
9月21日下午4时40分许,江东百丈派出所接到陈女士报警,称她被“老师”骗了16.8万元,目前正在银行门口等待,希望民警能帮帮她。
当天下午3时多,在三号桥做生意的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她女儿学校老师的陌生电话。对方告诉她,她女儿在学校忽然晕倒,目前正在某医院进行抢救,要动手术,让她先汇4.8万元作为住院费用。
陈女士马上给孩子的班主任打去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其实,老师当时正在上课,接不了电话。但正因为这一点“误会”,陈女士真以为自家孩子出了事。
她急忙赶往医院,同时让朋友通过网银汇了4.8万元到“老师”的指定账户。大约过了10分钟,“老师”又来电了,告知手术医生要和她通话。随后“医生”又狮子大开口,称“孩子现在严重缺水要输液”,进口药水要12万元。
陈女士又让朋友汇过去12万元。之后她赶到医院,怎么也找不到孩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陈女士赶去银行查询,发现第一笔钱已被转走,立即报了警。
“我们一听完她的诉说,就认定这是一起‘谎称子女在学校受伤急需手术费’的通讯(网络)诈骗,立即赶去银行处理。前后共用了10分钟,总算把第二笔钱给临时冻结了。”民警说。
别让“晒娃”活动泄露了个人信息
民警说,这起案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信息安全”这一块。
现在很多父母,尤其是新晋的年轻爸妈出于喜爱,常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孩子的点点滴滴。家长们如果在发送的信息中公布了孩子的姓名、居住地、学校等信息,“有心人”就可根据这些信息挖出一个“大坑”,等着你跳。
所以,针对微信上的某些活动,比如关于孩子姓名、星座的小测试,不要随意填写真实资料,因为无法保证这些程序是不是木马,目的是否是为了收集个人信息。还有,现在比较热门的“最佳萌宝”“可爱宝宝”等投票活动,家长们也要擦亮眼睛。首先要看举办方到底正不正规;其次需要提供真实生活场景照片、姓名、生日、手机号,甚至还要填写幼儿园、兴趣爱好等信息的,一定要警惕。
一旦被骗,这几招可“快速止损”
民警说,面对花样百出的骗术,请牢记一条:凡是要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的,均要仔细核实;凡是涉及什么国家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如果发生了通讯(网络)诈骗,要挽回损失,就要“抢”时间。首先受害人一定要记住对方的银行账号,这是关键的关键。同时,要记得第一时间报警,警方会通过“通讯(网络)诈骗快速接警和止损流程”尽最大的可能挽回损失。
当然,警方到达前,受害人可以尝试两个办法来临时冻结骗子的银行账户。
第一,尝试电话银行冻结。即拨打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使该诈骗账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小时。若被骗大额资金的话,在接报案件后的次日零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止付24小时。
第二,通过网上银行冻结。即登录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网址,进入“网上银行”界面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临时冻结了,时限也为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