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技术流:100年前照次X光要一根金条
老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医生、护士、医院和病人。1月底,钱江晚报联合浙江省卫生计生委,面向全省征集记录浙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老照片,通过还原一张张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讲述卫生计生的历史和文化。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收到了160多家单位和个人选送的800多张老照片。上周,老照片征集已经截止,专家们对照片进行了初选,从这周开始,钱江晚报微信“浙江名医馆”以及浙江省卫计委微信“健康浙江”,将陆续为大家呈现这些画面精彩、内涵丰富的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里的绝招:
用嘴巴抓蚊子
现在人要灭蚊子,随便拿罐杀虫剂喷一喷就行了,可对于从事疾控工作的人来说,蚊子的价值不小,得活捉来做检测,怎么活捉蚊子?用的是人的嘴巴。
安吉县疾控中心选送的老照片里,有一张就是工作人员用嘴巴抓蚊子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01年10月,这是工作人员检查消灭丝虫病达标情况。
抓蚊子很有技巧,要在夜晚定期到民房、牛棚、杂物间等按蚊栖息场所捕捉,因蚊种鉴别需要在解剖镜下,对捕捉到的按蚊翅脉和翅鳞片、蚊足、触须进行甄别,所以只能用嘴巴吸蚊。
活捉蚊子还能监测疟疾的传播,因为我省的唯一传疟媒介就是中华按蚊。
照片里的变迁:
救护车是真正的豪车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选送的照片里,有一组关于救护车的老照片。
1970年,这家医院有了第一辆救护车,从外表上看,没有救护车标志,比如没有顶灯,车身上也没有标记,即使从黑白老照片里,也能看出它并没有被涂成白色;1995年4月,新款救护车像样多了;1998年8月,救护车的车头上印上了“120”三个字,更加醒目;2004年的照片上,4辆救护车一字排开,救护车队拥有了各种型号。
遂昌县人民医院以及云和县人民医院选送的照片,也分别出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救护车,这两辆车虽然相隔30年,但看上去款型很类似,就是颜色不一样,最可惜的是,没有救护车内部的照片,好让我们也瞧一瞧救护设备的进化。
在那个年代,拍照片是件特别隆重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多医院选择将救护车作为拍摄对象?原因很简单,它特别重要,而且价值不菲,这从宁波市卫计委选送的一张照片里就能看出,1983年10月,香港甬港联谊会闻儒根先生举行了急救车捐赠仪式,闻儒根出资31.2万元定向捐赠1辆急救车给宁波市急救中心,改善了急救中心的急救车配置。
上世纪80年代的31.2万元,放在现在,至少也是百万级别了,称救护车为“豪车”一点都不为过。
照片里的技术流:
104年前的X光室
杭州的几家省级医院里,送来的照片质量都很高,因为医院历史久远,保存下来的照片也更有看头。
比如104年前,浙医二院就能拍X光了。成立于1911年的浙医二院放射科在当年就购入了一台X光线机。那时,如果要做一次射线检查,费用是一根金条。在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看来,这台机器和医院的水塔、发电机并称为广济三宝(浙医二院前身为广济医院)。
看完了硬件我们再来看看软件,1947年,浙大一院保留的开院时期的病历,照片中的病历是属于00003号患者的,从病例上看,病人是一位20岁的女学生,镇海人,住了4天院,看的是耳鼻喉方面的问题,加上医生的签名总共洋洋洒洒写了9行字,虽然有些潦草,但看得出是花体字,当时的浙一医生不仅医术要好,英文也得过硬。
照片里的趣闻:
张漾兮的版刻画
浙江医院送来的照片里,有一张最特别,内容是版刻画,它的作者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版画家张漾兮先生。版刻画作于1960年,那时候,48岁的张漾兮正在浙江医院住院,经常看到医务人员工作的场景,于是他便用这样的场景作为素材,创作了版刻画。
缙云县人口计生局的照片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照片里的美女回眸看药箱的样子显得很有味道,那是1989年8月26日下午,大雨,拍摄者在龙泉市兰巨乡大赛村避雨,拍下了冒雨进村送避孕药具的乡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汤如招雨中送药一瞬间。26年过去了,汤如招现为龙泉市人口计生局纪检组长,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全部献给了计划生育事业,这也是我国第一代计生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