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之死

30.04.2015  16:05
原标题:军报刊“老虎之死”寓言:贪图享受迷昏了头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老虎”被打后的忏悔:“过去有人给我送礼,给我好处,我总觉得很得意,很有面子,谁给我送得多、送得勤,我就喜欢谁。作为一种回报,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能办的尽量办。有些事明知道是违法违纪,但碍于拿了人家的好处,也违心去办。时间长了,形成了习惯,不给好处不办事,送得越多办事越痛快。对这种行为自己并非不知利害,但已经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了……

这样的忏悔,在今天看来也许不是什么新闻了。随着反腐的滚滚洪流,一只只“老虎”、一群群“苍蝇”好像串供一样无一不是这样说。由此使人想起明代著名教育家刘元卿在他的《贤奕编》中讲到的一个故事:说有一种猴类的动物叫猱,体小但爪子尖利。有一只老虎脑袋经常发痒,就叫来猱每天给它挠痒。那只猱很听话,挠起痒来让老虎感到特别舒服。时间久了,老虎的脑袋先是被挠破了皮,老虎未觉。再挠下去,连头骨都破开了一个洞,老虎仍然浑然不觉,继续让猱来挠。猱见老虎不觉,便悄悄地吸吮老虎的脑浆,有时,还掏出些来让老虎品尝,老虎只道味道蛮好,却不知是自己的脑浆。等到感觉疼痛难忍时,后悔已晚。再找猱时早已不见踪影。老虎大吼一声,悲惨死去。

看了这个故事,也许我们会为老虎的愚蠢而悲哀,会为猱的狡诈和阴险而愤慨。它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葬送了老虎的性命。

不过,我们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来看,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就是说,老虎之死,根本原因还是老虎自身造成的。其一是贪图享受、舒服。它只知道猱能给它挠痒,而且挠得舒服。让猱挠痒是一种美不可言的享受,甚至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吃了自己的脑浆还以为是美味佳肴,焉有不死之理!其二是认不清猱的本性。不知道猱表面上的顺从和殷勤,只不过是为了取得老虎的信任,一旦使老虎迷昏了头,便会露出杀机。

寓言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式的杜撰,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刘元卿笔下的老虎之死,何尝不是现实中一些“老虎贪官”的人生轨迹?这些“老虎”们一旦身居高位,就忘乎所以,重蹈“贵生逸”“富生淫”的老路,沾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利令智昏病,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忽视了党纪国法,把自己推向人民的对立面。

也有人说,存在决定意识。环境的影响也是造成贪腐的重要原因。当然,市场经济会带来一些污泥浊水,但绝不是根本原因。为什么同是领导干部,有的能够洁身自律,刚正不阿,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就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关键在于自身的修养。有追求、有欲望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是否合理、有度。形式越了界,欲望过了度,别说断送前程,送命也属理所应当。许多“老虎”“苍蝇”锒铛入狱,不就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吗?

也有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的地位,会有不同的表现。置身其外,大概谁都会义愤填膺,慷慨激烈。置身其内呢?说白了,黄金白银成堆地摆在你的眼前,你是断然拒绝,将行贿之人扫地出门?还是悄然受之,再以权利回报?每个人在回答之前最好先扪心自问一下,因为此事绝非一句品行不端、法律意识淡薄可以说清。

明太祖朱元璋第九世孙朱载堉曾写过一首《山坡羊·十不足》,录于此,看看古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人生方程式的:“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朝南面做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难解乎?易解乎?(程步涛 董祥起)